seanbb分析得非常不错,先顶一下,也说说偶得感受。 首先,作为长江08学生,对这个报告呢,还是略有不满,先说内容,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太充实。并且已经有人提出来了,在CPI高启的情况下,薪水的增加比较有限,但是也没有具体分析说明。再说格式,排版显得太挤,特别是左下角的行业职能统计,还用这么多颜色,更加看不清。这个格式和内容加起来,就让人不是很满意了。 我觉得作为长江人,也不是说处处维护,该提意见的时候更应该当仁不让。衷心希望长江CMC能做得更好。然后,我也同意seanbb的观察,就业的去向还是有不少亮点的,如转行的和Investment/PE/StrategyConsulting。 最后,关于薪水的统计呢,首先,我觉得这个当然很重要,但是我觉得一个人能得到什么样的职位和薪水,超过50%是看你本身的能力和经验,而不是你是否读过名校,或是有一个MBA. 剩下50%,学历也只有一半,还有一半呢,猜对了,是运气。 而且,越是有工作经验的,学历和学校的影响越小。如果有的人,思想还停留在本科毕业的时候,这个,我也不好说什么了。如果过于看重就业报告的薪水的人呢,可能是对自己的能力特别没有信心,完全需要这个MBA为自己来镀金,而且为什么没有考虑过去成为超过平均值中的一员呢?至于那些从看了这个96000的起薪就觉得MBA还要不要读的人,我个人觉得如果各位读MBA的目的只是为了拿个毕业后的起薪,这个不读也罢了,因为这样的人很有可能注定要失望。 而且我为什么主张统计毕业三年的薪水/职位,因为长江MBA学生是小班,可能起薪受偶然因素影响比较大。而五年太久,个人因素可能比MBA因素更重要。而三年可以和起薪做个比较。当然,这个实行起来不是那么容易,我们也要尊重校友的个人隐私,我们可以使用定项匿名的方式。而且是我觉得只要是对长江有感情的校友,都应该会支持学校的。和学校一起成长,不是一句空话。还有,除了这个标准的就业报告,我觉得学校还要多宣传往届校友工作成就,我是很喜欢看学长学姐的职业故事的,对后来的人也很有帮助。 最后,还是我老早表示过的,MBA不是万能的,MBA也许可以把蛇变成龙,但是如果是虫,也许MBA也无能为力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17 3:14:4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