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出自己面试过程中的经历,希望对依然在为申请学校奋斗的各位战友有所帮助,当然,我在下文中提到的有些想法可能片面或有误,大家批判着看,欢迎指正。感谢长江和中欧招生办的各位朋友对我的帮助,两所学校都非常棒而且各有特色,战友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学校。也希望各位CDer能明白,招生办的工作人员都像朋友一样nice,大家可以放心联系咨询申请相关问题,最好多去学校和校友们聊聊,两所学校都安排了相关的活动。 面试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半小时的个人面试部分,有三个面试官针对essay和简历问些问题,二是一个小时的case group 讨论部分,我分别说明。 一.个人面试: 三个面试官单独对申请者进行提问,时间半小时,面试我的是一个招生办公室主任,一位教授,一位学姐。问题因人而异,我的面试中感觉针对当下工作的问题占60%,比如我被问到在公司的职位,我的管理风格,我的下属会怎么评论我,我对公司在所属市场的位置有何评价等。另40%的问题主要针对个人的某些特殊经历,比如我工作换过两次,所以被问到跳槽原因。在问及某个关于领导风格的问题时,我与教授的想法背道而驰,于是展开了讨论,最终我也没有同意教授的想法,而是表示自己以后会对此issue更深刻考虑,可见,面试官的问题应该是对面试者性格,态度,逻辑和领导潜力的探察,没有标准答案,马云,王石和史玉柱的性格截然不同,但不影响他们在各自行业中的位置,当然,他们也有共通的东西。英语口语水平的底限要求是有能力听懂面试验官问题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最后,面试官会问申请人还有没有其他问题。 Tip: 态度,心态,状态。回答任何问题都不要担心正确答案,关键要有自己的逻辑,不要简单说yes or no(当然,也不要太罗嗦)。有问题一时答不上来的时候也没有关系,但是不能紧张,面试官有时会问到很tough的问题,或者对某个问题不断深究,如果申请人这个时候面红耳赤,他应该不是合格的leader。自信,尊敬对方是最基本的要求,自信过度而显的盛气凌人亦不可取。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表现出最好的自己,不适合在商学院读书的人不代表不能成功。 二.Group 讨论(今年中欧暂时取消了这个部分,详细情况请咨询招生办):六个面试者在一个房间里,每人分发一份同样的case资料,资料有三四页,有文字有图表,最后有问题。半个小时看资料,半个小时讨论,并针对问题,作为一个小组得出统一答案。全程有一个面试官在一旁观察,他不参与任何讨论,只是记录我们的讨论过程以及每个人的表现。我们六个人在一开始就达成一致,我们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为了防止浪费时间的争论,我们一个开始就选出唯一的女性作为team leader,她来控制整体节奏,在半小时的讨论时间,我们轮流用2分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思路和答案,再由leader带领我们进行讨论,最后5分钟,由leader总结出统一的答案。 Tip:还是那句话,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过程。我们遇到的case关于某生产型企业的发展,资料中有该企业的内部发展,管理结构,产品特点,也有市场变化,竞争者的performance。我的建议是,没有市场相关经验的申请人,最好看看基本的市场分析方法,如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3C(customer,company,competetor)等。如果感觉自己半小时肯定读不完资料,可以先读问题,带着问题看文章,找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点,在讨论的时候针对这几个点提出自己的看法,看法不全面没有关系,作为一个小组就是要互补有无,最后得出尽量全面分析的结果,团队合作不是空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