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背景提升”
a)首先,没有必要花钱专门去背景提升。楼主在学院学生会接触了大量关于留学和考证的赞助商,以及选择这些服务的同学,首先是外面的背景提升有很多坑,其次是真的没有必要。楼主不好公开拆台,下文给同学一些建议。如果本帖回复破100楼主再写一下市面上的单独收费背景提升项目存在的一些坑。
b)三维
i.标化考试:早考早超生,如果有家长或者早做功课的小朋友看到了的话,高考结束以后的暑假可以去考GRE (时间安排每人考虑不同,见仁见智),大二下可以去考托福,努力成为3311党 (GRE330+, T110+)。
ii.GPA: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双非院校。有些名校就爱看绩点,比如USC-MSBA。而且现在BA申请特别热门,建议90+。
iii.三维特别特别重要,但不是一切。如果你马上就要申请,以上条件实在无法改变,就向前看。
c)软背景
i.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什么的Candidate,简历都非常漂亮。但美国商学院同样注重Diversity,多尝试、做极致也是一种选择。
ii.不管是实习竞赛还是科研,Title大小都非常重要。虽然对于个人成长来说,参与了多少、具体做了什么非常重要,但申请看简历,不是在你的实习场所装了摄像机,做好事情不是写好简历的充要条件 (大家都懂)。
iii.实习
1.第一份实习可以将就,但若有条件,尽量发挥你的家庭背景/Networking优势。如果第一份实习你就注重实习公司的title家里也没条件,还可以搞澳洲的virtual internship这种骚操作,还有四大的机会,而且是正规的,比市面上“卖的四大PTA”靠谱,但是写在简历里要诚实不要说自己是实地。另外,我也并不是推荐大家搞virtual internship,只是告诉大家有很多种“操作”。有了第一份实习你就有了敲门砖。
2.最容易找的好实习是朋友圈里的继任,因为大家着急甩锅;最难找的是知名公司的Summer(尤其咨询、投行,而且部分head count还被关系户占走了)。
3.海投也是一种渠道,多关注各大实习微博、APP以及公众号,想去的公司就可以投。别人说不准就看上了你哪里。另外,也没有必要因为海投失败气馁,人家可能招满了,或者看漏了你这一封邮件。
iv.竞赛
1.各大商赛,比如贝恩杯,通常整体1-2月,需要和指定高校队员组队。
2.美国数学建模大赛,每年寒假,需要同校组队,周期三天,无年级限制。适当努力,容易拿奖。
3.Kaggle线上数据科学竞赛,每时每刻都有比赛,持续几个月。掌握了Python或R进行ML就可以比。不懂还可以讨论区提问,看看别人的notebook,一边学一边比,没拿到奖也可以写成项目。不过Kaggle跟真实公司里做的项目还是有差别。
v.科研:不读PhD,没有科研也可以的。但你若没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可以多尝试。
2.关于“信息获取”
a)善用搜索引擎,百度/Google/知乎/Quora是个好习惯。
b)官方项目信息(往年class profile/课程设置/学费),建议你看烂你想去的学校官网
c)各大留学论坛,比如CD,国外的the gradcafe。
d)早加申请群,CD的申请群(非CD Mentor,仅因收获良多真诚推荐)以及各个项目的野生群,可以获得大量相关经验、问题答疑并了解即时进展。如果你有屏蔽的习惯,需要注意问问题前先在群聊中搜索关键字。如果尊重他人、真诚提问,许多人非常愿意分享。
e)Linkedin搜索学校名/项目名可以搜索的往年的学长学姐,不妨找人直接问;同时你也可以看到那些去了你想去的项目的人,最后去了哪里工作。
3.关于“学校选择”
a)兼顾高中低档,保证自己有书读。
b)合理选择数量,分轮次提交。楼主12/1月提交了大部分的学校,以为时间分的很开,结果美国人圣诞节放假,结果在一月底二月初两周内要准备5所学校的面试,不乏凌晨三四点的场,两周下来颇有肾虚之感。
c)不管是高中低档哪个层次的学校,如果你录取了也不想去,那就不要申请,浪费申请费,浪费你写文书和准备面试的时间。
d)反之,如果你有所学校真的非常非常想去,那就申,起码不会因为没申而感到遗憾。有一所学校R1只录了工作党,楼主R2就没申,结果它R2又录了应届。虽然不一定能申上,但是自己因为气馁了没有申感到后悔。
e)除了tier0,没有学校是完美的,但tier0只有少数人能上。课程、就业、学费、回国名声…不同的标准导致每个人心目中对好学校的定义不同。搞清楚自己的需求,上自己的学,别管别人怎么唧唧歪歪。
4.关于“申请进行时”
a)CV:善用STAR法则写经历,推荐数字和你这段经历的成果。
b)文书:当然,文书有一种众所周知的选择。不过如果你不是大神,又非要自己写,起码Grammarly查查语法;即便查过了,有很多用词用句估计还是会有问题。最经济实惠的方法是,找你大学靠谱的英语老师/英语大神看一下语法,找工作三年内你所申请项目的学姐学长看内容。(如果好奇楼主文书也可以加个Wechat私聊一下)
c)面试
i.面经:善用搜索引擎,主要看CD。
ii.真人面:找人MOCK有帮助。
iii.机器面:如果有些人机器面紧张,可以自己对着电脑的摄像头录视频掐时间并检查自己的神态。
d)可能出现的问题
i.一般都可以发邮件联系小米解决,比如
1.需要Update简历
2.交错了学校的PS(还真有人会)
3.GRE/TOFEL/WES没有送到(CMU你就别催了,每年2月都还有人没送到
ii.CV/PS/网申有Typo(当然最好不要发生),个别typo真不会影响你的申请,还是看你整体package,楼主自身以及身边朋友亲测。如果你错了,放平心态,下个项目不要错了就好。
5.其他问题
a)关于“要中介吗”:在楼主眼中,中介服务=选校+简历/文书修改+申请流程follow+面试辅导。中介服务有他的优势,但选择上也有风险。你需要自己主动多去了解你感兴趣中介的具体运作机制和前人的经验评价。
b)关于“被保底校拒”:每所学校有自己的偏好,有的喜欢三维高的,有些看中culture fit(比如duke)。被拒绝了不用悲天悯人或者刨根问底,可能是面试官看你材料的时候恰好眼花了。
c)关于“是否Gap”:如果你注重结果,请衡量一下gap一年你能做的时候能为你的申请结果带来多大的提升;如果你有自己的理由,想去做志愿者,想生孩子,想创业,都OK,美国人Gap的多了去了,这不是一个劣势。衡量Gap的好坏,在于你是否充分利用了你的时间。楼主是Gap党,觉得这一年过的非常值得,但并不推荐给每一个人。
d)关于“是否转码”:有很多人上课申BA是因为BA是STEM专业,签证3年可以工作。但是随着对美国就业情况的进一步了解,发现码农好找工作,工资也高,就动了想转码的心。楼主的建议是,搞清楚自己的需求,转码不是不可能,BA找到好工作也不是不可能,但都不容易。你既然要付出这么多努力,就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努力。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