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学校数量:10+
学校档次:冲刺(综排大概-30,或者会计很火的。有几个简直不想吐槽,就是为了凑数才给我去申的,白交fee+坐等无面据)+主申(30-40)+保底(60)
BG:71(有点小高那种)+3.6(在CD很低的那种)+烂学校(在大陆很受歧视的那种)+水实习(说出来大家都不知道的那种)+oversea experience(抱歉我只去过20个国家,旅游)
申请结果(目前):保底校和主申全部录了+冲刺(冲刺的加起来比保底和主申都多)拒2+WL1, 五个waiting forupdate
用户体验
ZEN attitude----为什么要写这个用户体验?
最扯犊子的是,在我体验这系列服务之前,中介并没告诉我服务流程。(极度差评)就好似你去做大保健,人家之说了服务名称,然而一会儿要发生什么,你还是一脸懵逼。写这个体验,主要是给还没找中介的小伙伴们参考一下流程、预警一下问题。或者有找了中介和我有同感的小伙伴们,欢迎共鸣。
1、中介的业务水平
1)选校(三星半)
好的体验:中介选校,见的人多+看你客观。自己选校,选高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中介保证你不失学
坏的体验:专业没选对,或者中介和本人都错误估计了申请中的某些变量。(特殊情况)。中介给你的学校你不一定喜欢(或者说你没有主动去了解,这对申请后期文书和面试都是不利的)
2)文书(CV+ PS+ RL+ Essay) (三星半)
好的体验:(1、方便)中介活动Round1:用模板向你采集信息;中介活动Round2: 用采集的信息用模板给你写文书;你只需提供信息+最终定稿
(2、避免过度感性)举个2个例子:我写为什么决心MSA的时候,给中介提供的第一轮资料,用中文痛心疾首地写了500字我怎么失败,找实习怎么被据,学会计多么辛苦。然后,中介默默地避开了我的抒情散文,重新套进他们的套路。第二个例子,我同学申请某南部(很南)的大学,说自己在中国北方(很北)的城市冰天雪地,于是她如何期盼sunshine,beach& coconut tree。我个人认为这些很emotional的东西并无不好,只是容易over+离题。GMAT写作里有一句套话:Only with more convincing evidence could this argument
become more than just an emotional appeal. FYI.
坏的体验:(1、语法和拼写错误)我的一封推荐信中,他们把draft(草稿)写成了daft(癫狂的)。幸好I'm not daft,否则让人看笑话。我理解工作中的疏忽,但我极度建议中介double check,不要一个人写出来直接给客户。(2、文书的套路太深。。。)他们是拿一个模板用10所学校的。据我所知,单独收费,文书打包全套一个学校2k左右。我totallyunderstand你用一个模板去套是多么省时省力,但是很多时候根本没有发掘到学校的闪光点。举例,写文书先得从官网借点儿资料,比如课程设置。不是所有MSA的课程都是accounting principles, advanced financial report analysis这些千篇一律的东西, 我申的一个学校有些帮助国际生衔接的课程,这种highlight的东西中介从来不会替你发现。后来我面试的时候,和小姐姐说我很喜欢这种设计,她说我是first personmention this。所以中介只能帮你把文书写到80分,再往上走全靠Polish。而且,毕竟是你去上学,而不是写文书的人去上学,极度建议找中介写文书的人,自己多上上官网、知乎、CD,或者咨询身边的人,去polish下文书。申请中很多时候我对中介都不是100%信任,因为中介水深,你和中介也信息不对称。
3、递资料和与学校沟通(三星半)
好的体验(1、方便):当然你application package里得大多数东西都是他们替你填好了。认证、送分也是他们帮你去沟通,你唯一要做得是交submission fee。当然如果你信任他们,可以把信用卡信息给他们,让他们代办。
坏的体验:(1、中介向你汇报进度的意识极低,强吐槽)中介很多事情她帮你办了,她也不告诉你。你不去问,完全不知道事情进行到了哪步。大部分时候你要追上去问,心累。而且我的后期老师,大部分回答非常官方。有些她认为不重要的问题,她就不回你微信。(impossible)(2、职责划分和沟通效率)我们都知道,中介介入之后,申请中有三方:你、学校、中介。按理说,录取与否与中介是无关的。但是,CD上有人说啊,我被拒,硬件摆上来,简直overqualified,那就是文书的问题。你说这时候你怪不怪中介?还是怪你自己没好好polish?中介和你之间嫌隙是很多的。你是否录取关乎他们的业绩和钱袋子。你以为你没录取,她会来和心平气和地分析下我们文书是不是不好的地方,如果以后还有学校要申,我们是不是要重写呢?反正我没遇到过这等好事儿。我个人和中介的沟通体验是比较差的,沟通模式相当官方(没心可走)。再说沟通效率的问题,向校方回邮件是她的职责,但是很多时候weekend或者holiday中介是完全不理人的(理解休息时间不谈公事),所以有些邮件如果你想搭上周一早班车的话,只能自己回。不然多走中介这一道流程,看见中介写的邮件水平和你并没区别,你不觉得这效率让你很闹心吗?
2、中介的服务态度
第一步:忽悠你报名的项目经理
这个大家都知道吧,类似于项目经理来pitch。我谈过两家。为什么选择第二家,还是因为牌子响亮。而且我的中介的项目经理长的挺精神和文明的。我一个朋友,也遇到这个经理。他问了经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你而不是别的中介?这个why question很重要,
回答可以体现中介的水平。(中介的送命题)
有几个技巧还是希望想找中介的小朋友注意下:①去中介之前先做research,明确自己的BG、目标国家、目标学校、目标专业。但有人说,我才大二,还没定型呢!所以找中介早,可以咨询中介来明确方向。但中介不能当指南针用,以防遇到那种找不着北的顾问!②一定问项目经理的留洋背景。不要找一个从韩国回来的,给你申美国的学校。虽然项目经理不具体负责申请,但是一个公司如果让一个这样背景的人管这样的项目,也是有点问题。③最好能问问后期会给你安排什么文书和指导老师。如果你有preference, 比如性别、性格,最好提前说出来。
第二步:督促你学习前期老师
这些老师到底是靠什么吃饭的,我到现在也不明白。KPI都不知道如何定。
个人体验:督促你学校的第一个人,他会给你定一整年的time table,具体到天。当然这之中很多flexibility和variation。比如我这种GMAT考好几次才考出来的,你就无法stick toschedule, 所以他给你定的time table实际上是一张废纸?督促你学习的第二人,疯狂给你复习资料。比如GMAT词汇大全,托福口语黄金80句。我又想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方法比资料本身重要。不过,这些老师还是比较热情+体贴的,还call我鼓励我学习!但是,说回来,我其实对他们工作能力无法评价,毕竟,效果我实在看不出来啊!
所以这部分被我看作是没什么附加值的附加服务。
第三步:后期顾问老师
真刀真枪。也是最让你想吐槽的。上个部分我已经吐槽过了。有几点想补充,第一,我希望大家无论找上啥中介,遇见靠谱的中介老师!第二,我有个设想。如果有机会,还是应该和你的顾问face to face一下,我个人prefer这种交流。第三,最好最好提前让她给你讲一遍流程和时间表。他会给你申请表格(只关乎每个学校), 每个学校的排名、位置、官网链接、deadline、GT成绩要求。但是具体的事情(关乎流程的),比如WES认证、推荐信、送分、KIRA或者SKIPE面试,你最好让她提给你大致梳理一下,主要是为了让你心中有谱。当然,有的顾问觉得遇到哪一步再告诉你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真TM有啊,因为蝴蝶效应,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体系建设真的很重要!
总结
中介是伴随着商业发展和社会分工发展起来的。他们应该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良好的服务态度。申请者应该和中介有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在我看来这需要加强。同时,申请者应该明白,自己的责任远比中介要大,因为再说一遍,想申请学校的的是你,不是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