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oiler在2008-12-10 8:38:00的发言:据我观察,按模块教学最初是长江采用的,后来清华改革时分模块,这次中欧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可见大家对这种方式是很认可的。另外此前中欧对创业精神很少关注、教授对中国了解不深入,国际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的融入中国,这些都是跟长江相比较的弱项。现在中欧着手进行改进,把长江的强项学来了,传统上的优势也没丢,不知长江方面有没压力。还有大家都很向往的麦肯锡和中欧签署合作协议,在MBA中影响应该是挺大的,估计长江也会很快有大动作的吧。 当然,改进是改进了,有些方面还是短期难以弥补的,比如说整体师资水平和毕业生团队精神、联系紧密度上,等等。中欧和长江各有优劣,都是中国顶级商学院,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是最佳的局面。 顺便说一句,在管理学上,老师教我们进行优劣势分析,没有说只进行优势分析,可以忽视劣势。我看论坛上中长两方论战激烈甚至互相攻击,已经引起很多人包括我这种在观察进行选择的申请者的反感。我看以后可不可以换种方式,比如说各方只分析自己的弱项和对方的长项,看看哪一方分析得好?毕竟不能发现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嘛,得出结论后可以提供给校方。气量狭小、妒贤嫉能绝非大丈夫所为。O(∩_∩)O哈哈~,我也知道这样做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真的不想再看见两方含沙射影甚者互相攻击了,说的不好听一点,影响心情。 非常有水准的评论,长江的压力转化为中欧的动力,相信中欧的压力也能使长江发展得更快更好,这是很好的现象,得益的是中国的MBA学生和中国的MBA事业 不过辛苦两个学校的教授和员工啦!他们的压力就更大啦! 其实真正的中欧同学和长江同学都是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的,都是友好往来的,两个学校有合作也有竞争。 因为论坛的匿名性,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言论,造成了很多人的错觉。 个人已经发现一些有些人打着长江或中欧的旗号故意挑起对方事端的疑点,有时有换着身份一人两角的可能,所以请中欧和长江的同学擦亮眼睛,对于明显挑衅不要激动,事实总是胜于雄辩的。 请注意:一般真正长江的同学发言比较谨慎而且在CD上比较热心助人,中欧的大多数同学不太发言或发言也比较谨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0 21:10:4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