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在刚刚睡着的时候接到一个短信,后半夜足足折腾到3点都没睡着,早上6点不到爬将起来,喝了两杯舍友的黑咖啡和一罐红牛之后就赶奔北京工商大学。考试的过程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等12点半多考完整个人几乎都要不行了,觉得高考黑7月都没有这么辛苦过。红牛和咖啡的效力好像到下午才刚刚生效,想睡也睡不着,爬起来写机经回报cd,幸亏看了大家的机经,要不以我当时的状态很难把加考的阅读坚持完成。
如果今天我清醒的话也许能记住更多的细节,不过现在只能根据记住的尽力而为。如大家所说,新托福确实不可怕,尤其是听力。我感觉今天听力的语速还赶不上OG,在练过Delta和Kalpan之后,听懂和记下来是没有问题的,听力的陷阱也远远比不上Kalpan阴险。我以前听力很差,自从9月底开始备考,就一直在练听力,现在看来在口语上投入的精力太少了,说得惨不忍睹……也罢,也罢!本人水平也就至此了。
感慨完毕,言归正传。以我当时的状态,我记得的仅供大家参考大意……,顺序可能也有出入,千万别当今……:) 阅读: 第一题是地理题,讲格陵兰岛(greenland )上的地理发现的情况,居民都居住在岛的边缘上,内陆很贫瘠(有多选题),岛上很适合畜牧业发展,讲了牛啊猪啊之类的动物跑了之后就在岛上安居乐业了(有题)。然后是人对岛上生态环境的破坏,把岛上的某种植物拿去做各种用途(有题)。接着讲两种地质考察的方法,C14测定和一种ice gap(好像是)的测定。 第二题是讲生物的无性生殖,常见于单细胞生物和低等无脊椎动物,第一种是单细胞生物的分裂,一个分成两个,好像叫budding什么的,这个讨论的最详细,大家要好好看。第二种应该就是酵母菌一类的出芽生殖。(这里没有题)第三种,忘了(因为也没有题)。无性生殖基因比较单一,基因的diversity比较少,适应能力也差,所以一般单细胞生物都待在海洋这样相对环境变化较少的地方,即使在其他地方生存,也会有时间上的限制,都是在环境较稳定的时候出现(有题)。虽然在基因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有利的因素出现,但因为其基因复制本质上的弱点,也产生不了太大作用……仿佛是这样……
第三题是北美表层冻土的演变过程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冰的形式。我险些在这道题上崩溃,几乎就没有怎么看明白,但愿是加考……。一开始讲深层冻土(我猜测的)只出现在加拿大等高纬地区,不过表层冻土没有这种局限(有题)。等我清醒一些再反思这篇文章的结构…… 后面讲到植物会在冻土结冻的过程中受益,就是因为水变成冰的过程中放热的缘故,原理上是这样,因为题目在文章最后一段,我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后面两题分别是美索布达米亚和生物进化,幸亏看了机经……要不死无葬身之地啊。
听力: 第一题,女生去找教授说不参加orientation的事,以前考过 第二题,生物课,细菌降解技术缓解原油污染的问题。一开始讲了两个原油污染的实例(有题,问为什么提这个)然后提冰箱保鲜的事,说明细菌降解的原理(有题)接下来就引入了可以分解油的细菌。这种技术与传统的把土运走来解决污染相比,有两点好处,便宜,有jj说是贵,我这里不确定大家还是好好听。而且不用挪那些土(有题)。但是细菌分解较慢,怎么办呢?加些营养物质,增加细菌数量。 第三题,生态课,讲热带雨林的雨季洪水,雨林里的河流径流量在雨季和旱季会相差50%以上(好像是,不过没有题)于是在雨季,河水就会溢出形成洪水。分两种,一种是白色的,里面有很多营养物质,因此有很多生物在里面繁衍生息,另一种是黑色的,因为有酸物质。然后讲人类对雨林生态的破坏。最后还提了植物在洪水环境中的adaptation, 有的树会形成特殊的根。 第四题,都忘了。 第五题,因纽特人的艺术。老师带着学生去看展览,看完了发现自己忘了介绍这一艺术的背景,然后就开讲。说因纽特人的艺术分为两个阶段,在欧洲人开始发现其价值并买卖之前,这种艺术完全是为日常使用功能服务的,并不是为艺术而艺术,欧洲人对其重视之后,艺术就开始变味了。好像主要以石头为雕塑的原料,艺术家会去采石场取材。也会用到木材什么的。 第六题,历史课,老师讲公元前7世纪(应该是吧我对数字都不敏感)希腊的社会形态变化。涉及到一个名为rynant之类的新兴阶层,解释这个词时老师说现在它有粗鲁武断之意,但本意比较中性(有题)。这个阶层以经商为主,与landowner等地主阶层相对。他们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崛起,社会地位在显著提高的同时开始为自己争取政治上的权利。他们好像促进了艺术的发展或者从出土的艺术品上可以推测他们的情况,这里不太确定。但关于他们的具体情况并没有文字记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30 16:49:3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