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潜水2年多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融PhD: 欧洲vs美国

[精华]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8-4-25 12:12:00 | 只看该作者

学术是讲圈子的,发paper也是讲圈子的。

有时候不完全是研究做的好不好的问题。

虽然欧洲和美国算是联系紧密的啦,但毕竟不是自家人,呵呵。

22#
发表于 2008-4-25 15:5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jimmycen在2008-4-25 4:16:00的发言:

比较一下也是有意义的,可以让大家取长补短,增加了解,获取更多信息,避免因无知而产生谬论。

我有一个印象:欧洲的几家著名商学院商味(Management/Business)更浓,而美国的、Lbs、HEC、牛津、LSE、SSE的金融系是大头,而且Finance/Economics味更重,往往Asset Pricing/Corporate Finance、Theory/Empirical都有涉及,而很多欧洲商学院的金融比较偏重Corporate Finance/Governance公司价值这些方面,往往根据该地区文化和产业特点而有所侧重,还是以MBA教学为重点。当然有些欧洲学校也不一定,比如Imperial College侧重Quantitative Finance。EDHEC和Swiss Finance Institute-Zurich 则偏重Asset Management/risk management。所以我觉得要选择的话,还是从Research Focus出发,先有大方向、再有小方向、后选侧重点。一些欧洲学校把侧重点放在公司金融问题上且向Management方向走,也是符合其发展需要和MBA的教育特色的。

----当然这个不是什么系统的分析,仅是根据有限的认识而得来,大家在更正补充好了。


我也有同感.不过还在上课阶段,所以也没有很系统的分析.哪位前辈分析下?^_^

23#
发表于 2008-4-25 15:5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潜水2年多在2008-4-25 3:23:00的发言:

to judydongxuen

你的说法有其道理,但是很难简单地比较美欧差距。金融学术能进美国top30的欧洲“名校”屈指可数,所以从欧洲申请美国也不容易。我的导师斯坦福毕业LBS的Tenure,在我所在的学校属于顶点水平。但是即使到UMN经济系的网站上一搜罗,你立即就有天外有天的感觉。

一个问题很明确:美国名校金融program到底提供了什么?除了好导师(欧洲也有)、严格的训练(在哪里都可以自己严格)......

lz的背景估计没有你说的那么普通吧?^_^.如果你导师曾经是lbs的tenure那你们学校应该也不是二流吧?还是联合导师啊?

好的导师真的很重要的,我一些在国内的同学我觉得个人很厉害的也很聪明勤奋,但是因为跟的老师不好一年之后其实还是看的出差距的.

24#
发表于 2008-4-25 15:59:0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如果大家都愿意探讨那我搬个板凳过来听.这个问题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答案哈哈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20:02:0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上诸位坛友。
To judydongxuen:jimmycen列出了几乎所有(如果不是所有的话)欧洲一流的金融PhD项目,但我不在其一。
按照ProfCPA所说,我确该试一下。可是试一下不是没有代价的,会打乱很多既定计划,需要瞒着学校(我估摸着肯定不会得到导师支持)等等。即使老婆支持,那么我老婆作为北欧经济学博士,到美国干什么?

如果总结一下美国名校PhD的好处:按照重要性
1)更紧密地联系主流学术圈子,拓展了发文渠道(按照gin118所说,这也许是为什么Duke与Rochester的PhD毕业生成果突出的主要原因,JF/JFE所在地);
2)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每个人的主观努力增加(名校竞争level是在欧洲二流学校不可见的),同时你的潜在coauthor的level大多是top级的,增加了你出成绩的可能;
3)导师影响力;
4).....
当然,某些情况下,成绩还要看运气;但是名校提供的环境也许可以使你及时远离那些不会有好运气的topics。

请诸位补充。不管怎样,我希望知道哪些我现在没办法实现,哪些可以实现。

26#
发表于 2008-4-25 21:17:0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lz就是太爱学术了.其实吧,美国也没你想的那么学术的.只不过是大家都对自己没得到的比较感兴趣而已.

我建议你还是继续在北欧吧,四五年级有了一定的成果联系个你觉得崇拜的学术大牛然后去美国交流一下,原因如下:

1.学术固然重要但是绝对不是人生的全部.对lz这样的已婚人士,相信体会应该比我深切吧?

2.现在通讯这么发达,真正做到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你好好利用已有资源多联系多交流一样可以经常和大牛交换思想间接获得指导的.(seminar啊,conference啊,欧洲的学校很多吧,起码我们这里基本每天都有)

3.大牛都很忙,即使你是他学生,你每天也没什么机会见到他的.

4.你太太的学位在美国不好找工作啊.她肯定难以接受在家呆着或者做一般工作吧?

5.小哈才给29k,和你现在拿的比起来也太少了吧?

6.一旦开始申请,这边你肯定瞒不住的,没成功怎么办?

27#
发表于 2008-4-25 21:19: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欢迎继续讨论美欧差异,及相应的职业规划策略差异
28#
发表于 2008-4-26 02:33: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夫妻简直是楷模啊!

我也觉得楼主3年的北欧PhD还是应该继续,同时中途和将近毕业时Leave一两年到美国Top School的Exchange或者合作研究机会把握一下,一样的时间里,既完成了富有欧洲特色的商科博士学习研究,又建立了与北美主流金融研究的密切联系,使自己具备更加Internationally diversified 之学术背景,更重要的是,权衡了学业、事业和家庭的多个方面。

29#
发表于 2008-4-27 11:18:00 | 只看该作者

“问题可归结为:我看到一个说法,90%的金融学top杂志论文出自top30的学校毕业生。这是为什么?根本的因素在哪里?同一个人,同样的导师,放在欧洲二流学校读博士“成材”的概率远低于美国一流名校?是不是因为高强度的竞争环境导致名校的学生主观努力使然,还是一流的学术环境增加了见识,拓展了发文渠道?”

个人觉得还是培养模式的差异,欧洲多数大学Ph.D培养模式与美国截然不同。其次,教授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在培养 Ph.D方面,美国的淘汰方式更加科学,规范些,当然时间更长(一般5年)。其实,在欧洲大陆,移植美国Ph.D模式的学校近年来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LSE, LBS, INSEAD的Ph.D培养基本上是美国模式。

法国的Toulouse和巴塞罗那的UPF经济系都是哈佛过来的教授创办的,采取的美国Ph.D培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创办于1990的UPF,其培养的学生很受美国大学的吹捧,其在欧洲的地位仅次于LSE.另外,香港科技大学近年来发展迅猛,也是沿袭了美国的一套教育模式,与香港大学的英式教育截然不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7 11:51:44编辑过]
30#
发表于 2008-4-27 22:40:00 | 只看该作者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6-13 22:3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