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般若琉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信息] 来聊聊美国人眼中的好商学院

[精华]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03: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LZ说得很有道理啊,赞一个,谢一个。
话说,为什么大家对印度人印象都比较差呢?我听说老外还蛮prefer印度人to中国人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 by 会员 luanfengyu (2010/11/18 0:29:55)


这个分人吧。我觉得很多美国人也不是prefer国籍,他们是在找适合的人。印度人英语好一些,ass kissing skill也好一些,并且说实话,印度的上流社会的孩子教育确实还是蛮好的。
consulting好像是重灾区。因为professional service行业要求的口语,service spirit,network, 我们普遍需要加强。
另一方面呢,君不见印裔的C-level manager越来越多么,如果你是hiring manager,你是招一个三三给你的领导呢,还是找一个中国人给你自己呢?:)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04: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美国这么多年,第一次看到很贴近我想法的帖子。楼主看来没有少花时间研究本土文化,强帖支持!
-- by 会员 rickenus (2010/11/18 4:01:30)


大家交流交流:)毕竟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成功,至少是一群人或者一个国家的人的成功才更有意义。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05: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这些年苦心经营,老印无论在商学院还是米国职场录取率上都已经胜出中国人一大截,而且保持着稳步上涨的趋势。

几乎每个印度同学都是用了二十几年的努力和“惨烈竞争”来到美国,就是为了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所以首先他们中的精英的确是很强的,而且他们的源动力比今日中国童鞋更强大。印度相对民主和精英教育与我们的教育也很不同,加上多年的殖民历史,间接成就了印度童鞋易融入美国文化的优势(“天朝上国”的我们却几乎言必称中国,嘲笑米国人弱智更是一大乐事,而老印却整日观察美国人喜欢什么,从行业动向到娱乐体育,皆唯米国人马首是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早年来美的中国童鞋不乏精英也不乏混到高层的(尽管没有Pepsi CEO那种level),但却多顾忌“避嫌”而很少愿意提携同胞,但老印对待国际抢饭碗这事却是空前团结,见过不少普通老印manager公开力挺校友/印度MBA童鞋的事例,却很少见到中国校友这样两肋插刀的。

有时候我们宁愿承认是因为语言原因所以我们竞争不过印度人,但问过很多个美国人他们都认为总体上中国人英语强于印度人。所以看来我们还是应该多从语言以外的地方寻找原因,甚至语言也不该成为原因,因为真正从小说英语的印度人比例非常非常少,他们和我们一样是在学校里作为外语从头在学。
-- by 会员 wanghe725 (2010/11/18 1:33:14)


疑,你藏在这里做评论啊?确实好多中国通信会觉得,找中国人办事不如找美国人办。然后印度人是觉得找谁都不如找印度人。这个确实是有点。。。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05: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2. Notre Dame。
这个简直是让我大跌眼镜,一度收到该校无数广告信,误以为其是野鸡大学。结果问了几个同学,大家的表情是: can you believe it, she just asked how's notre dame?! 一言以蔽之,他们的评论是这样的: they are super rich, their alums are VERY helpful.  If you are from Notre Dame, it means you know everyone.“

之前没了解过也,很好吗?但是这个network,get to know everyone是不是对白人而言的。。。
Do super rich alums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poor Asians?
-- by 会员 yiyiamy (2010/11/17 22:32:35)


学校我没有研究过,因为已经快毕业了都,只知道中国人不是很多。遇到一个前两年毕业的中国学生,英语好的话,这个网络还是比较有价值的。校友富呢,就说明职位高,捐款多,就业机会就多一些,免费资源应该也会多一些。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05: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lz解释一下,为什么印度学生的就业率一定是100%?
-- by 会员 entry2011 (2010/11/17 23:54:18)


因为。。统计显示,他们确实一般都有工作。。。
深度原因呢是因为他们的network能力整体上要比中国学生的整体强,文化适应性也比较强。
很多学校中国学生开学之后第一件事情是应付考试,印度学生开学之后第一件事情是研究橄榄球和联络校友。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10: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客气的说法,harvard 和 Stanford 应该算是并列第一

但是 harvard is harvard. 哈佛虽然傲气凌人,让人觉得很不舒服。但是prestige上,Stanford还是望尘莫及的。尤其是整个Harvard的network非常强大,不仅仅限于商学院了。

美国现在还是HYP阶段,虽然有号称HYPSM,但是这个SM并非常客。
-- by 会员 fengerjin (2010/11/18 9:58:30)


因为Harvard毕竟是THE University。所以当时听到美国人评价褒贬不一的时候,其实我也有点意外。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10: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SM偶尔出现,S我懂,M是?
-- by 会员 Urbigleaf (2010/11/18 10:01:31)


MIT咯。
p.s.,除却P没有商学院,Y最近换了Chicago曾经的dean,号称几年内要做成top3。有好戏看了。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03: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学院这种教育,我们愿意去申请,去舔美国人的屁股也就罢了。纯粹是我们个人的价值取向。
但是真正的强国,不是靠做这个来的。
去读商学院的童鞋们,中国真正的发展,我们其实没帮上什么忙,可能还是给外企打工,压榨民企挖国企墙角我们做了不少。
-- by 会员 summit (2010/11/18 13:47:52)


也不是完全没帮助吧,只是一不小心把帮助中国发展变成我们成就个人的副产品了。
看下《3 idiots》就会忽然明白印度人的生存状态了,男的都要当engineer,然后去读商学院,然后去做banker or consultant,然后定居美国。我去过印度的4个城市,我觉得任何一个在那样一个国家长大的人,大约都会拼命想要离开那个环境的。
而且印度似乎在几千年历史上没有过一次自下而上的革命,对于这样一个温顺的民族,其实kiss ass好像只是一项生存习惯。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04: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人才的流动一定是朝着薪水高的行业的”,这是咱们中国人的看法,因为家庭,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对我们的value很低,很多人为了钱和工作可以忍很多。但是你在美国人的群体里,top school毕业的MBA做5年IB回家去当牧师的,当小企业主的非常常见。

但是我不是很同意tianya111同学提到的个体样本的问题,我觉得就业率参考还是大的,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正常人。
我觉得把自己当成那个top 1 或者Exception的期待大多数时候有点难以实现,所以我倾向给自己划定一个区间,而不是总认为自己是那个最强的人。因为人越往上走,就会越谦卑。

我很同意你说个人的network很重要,所以这也更说明了其实个人能力强的人去什么学校差别真的不大。top40读出来去跟duke,mit的同学拿一个工资甚至做的更好的人也大有人在。要选对自己的学校就好。
-- by 会员 般若琉璃 (2010/11/18 3:48:03)




关于楼主mm说的美国人择业时对于家庭和生活考虑会更多,我同意。但是就整体而言,高薪的行业和企业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才。这个无论对美国还是中国,都是适用的,只不过在做决定时两者的权重可能会不同。同时,能力强的个人去什么学校还是很重要的。要去读书,就说明他们还是至少需要学校的教育、资源以及关系网的,那为什么不去追求更好的,让两年的时间和金钱更物有所值呢?

我想,mm想告诉大家的其实是,申请中要调整好期望值,保持良好的心态,非top 10一样有很多很好的学校。它们也许没有M7的光环,却经济适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该执着于申请中的努力和追求。得之我幸,人生事事顺意是不可能。努力去追求top 10,但是对任何结果都能坦然接受,并去寻找the best possible pathway,是这个坛子大多数筒子应该有的心态。根据自己的情况、条件,选出合适的,才是最正确的策略。
-- by 会员 tianya111 (2010/11/18 16:18:26)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说实话,人生是线性的,现在说商学院这个名头能够改变人生,确实有点言之有过了。尽管大家还是要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但是最好的结果不应该只是一个top N的数字。

我个人认为商学院比较像我们人生的一个砝码,个人综合能力比较像一根杠杆,而你“职业-个人生活”的选择,就是你在哪里放支点。
砝码的重量固然重要,杠杆自身的长度以及你把支点放在那里,可能有更大的决定性。

年轻一点的申请人可能杠杆的长度还可以发展,支点也可以变动,所以砝码的选择显得比较重要。但是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或者更成熟一些的申请人可能杠杆的长度以及比较固定,已婚的申请人甚至支点的变动区间也很有限度,比如大家不愿意再每周工作50-80个小时了,而愿意多一些时间陪家人,所以这个选择可能非常ambiguous。真的不是一个top N的N能诠释的。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04: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LZ能谈谈对WUSTL,OSU和Maryland的看法吗?WUSTL的中部位置让人着实担心就业啊
-- by 会员 fiona318 (2010/11/18 19:05:09)




不管哪个地理位置的学校就业都让人担心
-- by 会员 jasonlove (2010/11/18 21:00:37)



Jasonlove同学的评论听起来好惨。。不过kinda true...这几个我还都没有去过。maryland位置还可以吧,距离DC很近了。只是DC本身给国际学生就业的机会就比较有限。DC周边有一些小城市工作还不错。看你个人的就业目标了吧。工作怎么都有的,只是好工作太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6-3 13:0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