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链虽然是一种很公式化解决CR的方法, 但是因为考场上根本没时间用, LZ不推荐.
LZ推荐的CR解题思路
上文中说到
绝大部分的题型(98%)都可以转换为 加强/削弱,
所有的加强/削弱 只有两种方式: 1.他因 2.因果颠倒(混淆了correlation和causation)
所有正确选项都必须满足distinguish between one case from another
则解题方法如下:
遇到题目, 切勿直接读内容, 而是先看问题要求 加强还是削弱(经过转换之后)
大致定位作者的premise, 精确定位作者的结论
逐项阅读选项(务必保证即使你觉得选A也要读完5个选项), 看每个选项是否提到了因果颠倒(混淆了correlation和causation) 或者 他因
如果是 他因 务必保证 这个alternative cause 可以distinguish between one case from another.
举个例子: 题目 不可以 列举巨大的降雨量作为一个alternative cause来解释
Question: 为什么同一片田地里某短时间内水稻A和B都比往年此时生长旺盛 而且 水稻A比水稻B长得快?
原因就是虽然下雨这个原因解释了为什么同一片田地里某短时间内水稻A和B都比往年此时生长旺盛, 但是这个alternative cause对两种水稻都适用, 并没有distinguish between 2 cases.
逻辑链
一般题目里面出现的逻辑关系有两种: 一种是因果关系,一种是充要关系.
(这里的题目不包括黑脸题, 不包括选项是用来填空的题型)
这里先定义一些符号:
A—>B 可以解读为: A causes B 或者 Because A, so B. 或者 A导致了B.
A ==> B 可以解读为: If A then must B.
若已知A—>B, 则~B —> ~A
若已知A==>B, 则 ~B ==> ~A
前提是一个推理中用来推导出结论所需要的条件. 前提并不需要是真理(fact), 他只需要是作者提出的任何论据. 因为CR是一种”诡辩"而不是探讨真理,所以作者可以玩弄文字游戏, 编造出任何对他论点有利的 premise. 所以题目中的premise往往和常识有所出入, 但是谨记:尊重题干, 不要代入任何题干中没有提到的 你自己的常识.
因果关系是GMAT CR题里面最常见的, 用来在题干中从premise引出题干的结论.
因果关系 和 充要关系的等式中隐含的含义:
A —> B 隐含: 是A 而不是任何其他前提条件 导致了 B
A ==> B 隐含: If A发生, 则 B, 而不是任何其他现象会发生.
逻辑链的基本概念,解读,和转换:
A: premise
B: conclusion
causation(因果):
Chain: A -> B
A is necessary for B (前提 对于 结论来说是 必要的 | 必(须)要通过 前提 才能推出 结论)
It’s A not other reason causes B.
B happen indicates A must happened => B is sufficient for A , but not necessary, because A happen, B might not happen
取反等价: ~B —> ~A
Sufficiency and Necessarity(充要):
B => A
If B happen, then A must happen
As long as B happen, A will happen
All it takes for A to happen is B happen
对A: B是充分条件(sufficient, B发生, A必然发生, 但A 发生不一定是因为B发生了)
对B: A是必要不充分条件 (necessary, A 发生, B 不一定发生; B 发生, 一定会发生A)
~A => ~B
因果 和 充要逻辑链的转换:
A—>B 等价于 ~B —>~A 等价于 B==>A 等价于 ~A ==> ~B
举例来说:
A=天上下雨 B=地上湿了
题干V1: 气象学家声称: 地上湿了(B) 是因为 天上下雨了(A). 问如何加强
逻辑链:
根据 因为(because) 的逻辑关系, 得知这是因果推论, 则可以得出逻辑链:
A —> B (A而非其他条件导致了B)
B => A (若B发生, 则一定说明了A, 而非其他现象发生)
可以看出以上两者是完全等价的, 进而我们知道: 无论题干的论点是以因果(because) 或者 充分(if then)的形式给出来, 我们都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To strenghen the argument:
削弱的话则是:
除了这种标准的 because 和 if..then 比较明显的形式之外, 也有暗藏陷阱的题:
题目中如果说: must A in order to B.
那么请问 这时候逻辑链会是A —> B 么?
答案是否定的!!!
这里的must说明了 A 是 B的necessary condition (必要不充分条件)
A & X & Y —> B (A是导致B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但不是唯一必要条件, 如果其他必要条件如X,Y不成立, 则B不会发生)
关于判断充分/必要条件, 有一句话大家体会一下:
must necessary in order to sufficient
must A in order to B. 说明 A 是 B的necessary condition (必要不充分条件)
什么时候用逻辑链
逻辑链是一套系统性理顺逻辑关系的工具, 但是在考场上并不实用.
原因如下:
考场没时间写下每一道题的逻辑链条
对于每个选项, 都需要一个有细微不同的逻辑链, 考场上绝对没有这么多时间
LZ本人深受其害. 裸考CR 正确率66%, 二战对每道题都写下逻辑链, 最后晕头转向, 时间也不够了. 最后正确率33%. 四战用了LZ推荐的CR解题思路 之后才达到~90% 正确率
你可以把逻辑链当成一种民间用于解题发明的工具. 之所以说是民间, 因为你看OG的CR解释, 完全没逻辑链的任何概念, 但是完全可以自圆其说. 然后基于逻辑链的理解,
于逻辑链的理解, 我总结了我的上述解CR工具, 也就是转化所有黑脸以外的题型成为加强/削弱,进而只有一种"逻辑链" 也就是 他因和因果颠倒
That said, 还是有一些极端情况 逻辑链会排上用场的:
来欣赏一个高分段CR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