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719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友答疑] 为什么我去Ceibs(中欧)而放弃M7/LBS/INSEAD (2)

[精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3:1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0月30日。雨。

我坐在中欧教室里,听着窗外滴答的雨声,突然有些感动:宏观经济学的课,一整间教室的同学全神贯注,看着许斌老师风采奕奕地讲着美国的QE政策。我觉得,中欧真是一个美好的地方。起码,这里有情怀的老师,有情怀的同学。在工作这么多年后,一群人还可以这样专注地放下一切,重新回归课堂,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来到中欧快三个月了,再看到当年被录取时写的《为什么放弃M7, LBS和INSEAD选择CEIBS》,觉得当时写的时候还是存在很多臆想。真实的中欧其实不完全是我想象的那样。

真实的中欧是怎样的呢?

首先,这是一片清净之地。虽然在上海,也是商学院,但中欧却有一丝出尘的感觉。和想象中相比,这里其实并不喧嚣,甚至没有当年在北大本科时激烈竞逐投行的感觉。或许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选择和谈吐都理性很多,投资银行的课程并不热门,大家反倒是更追求一种舒服的位置和状态。有专注的人,有还在迷茫的人,有不断热忱寻找的人,但大家都是比较成熟的人,或多或少都懂得了取舍。和这样的一群人一起学习和生活,是一种幸福。因为他们并不会逼迫着你往一个方向拼命挤。

相比之下,在美国MBA的同学有不少会抱怨MBA其实就是一个找工作的平台,一进校就开始各种职业训练,然后就是投行的实习,各种social activities。而在这里,并不是这样的。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中欧的课业量真的不是一般的大。很多美国同学都抱怨,相对于他们在Harvard, Wharton, CBS的同学,为何中欧的课业量这么大……客观来说,我觉得中欧课业量确实不小,但更多的,每个人都很认真对待团队活动。在平等的同学关系中,如何成为一个好的leader,可以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在众多选择和计划中取舍、选择、在不同文化中沟通,领导,是每个人都会从一开始花时间思考和实践的。

在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我们的小组有一次印象深刻的互评。我们坦诚交流彼此领导和团队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分享彼此过去经历中领导沟通的经历,真的收获良多。当时我们小组六个人,一个是在大外企宝洁工作的,一个在非洲国企,一个在私企工作的,一个美国人在跨国创业公司工作,一个韩国人之前在投行后来创业。每个人背景都非常多元,互相分享这些软性的经历真的太好了。我觉得这些都是在工作环境中无法获得的东西。毕竟在工作环境中,所顾虑的东西太多。

第二,说中欧清净,并不代表他不重视就业。相反,一开始Career Development Center就召开了各种单独的和集体的预约和交流。但中欧毕竟在中国,虽然有西方的social文化,但也有中国的关系文化。Social和建立关系很类似但又不一样,因此找实习并不像美国进IBD那样进行各种coffee chats,而是通过各种活动建立和行业前辈的信任和联系,私下推荐。出乎我意料的是,中欧光明正大地帮助我们组织各种深度建立关系的活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场mentor交流会,中欧出面邀请众多过去的高管培训班的学生和EMBA的前辈和同学进行speed date,里面真的不乏一些行业中可以称之为传奇的人物。金融、投资、医疗、工业、创业各个领域都有。8个MBA一桌,总共10桌,10个前辈8分钟一轮在每桌轮换,互相交流自己的经历,让我收获很大。我觉得,这真是中欧太好的资源了。由于我之前金融背景比较强,对创新行业很感兴趣,所以我最终选择的mentor是最近刚刚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合伙人之一。我觉得这样的机会,是我在中欧以外任何一所商学院都无法获得。感谢我的同学们,在短短的时间里,我参与了众多对于新兴行业、互联网公司、创业营的拜访,也实践了一些之前设想却未能开始的计划。我觉得这一切,都太棒了。中欧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但他的资源真的非常非常多,对于几乎每个领域的人,只要你有所专注,这绝对是一个宝库。在我当时决定来中欧的最后,我和一个学长通过一个电话,他当时在一家国内著名的VC做实习。那个VC由于合伙人的关系,只招HBS, LBS和CEIBS的实习生。同期实习的还有一个HBS的。他一点都不觉得他在CEIBS获得的东西比HBS少。或者说,HBS绝对有其巨大的品牌和资源,但相对于HBS在中国学生中的号召力, CEIBS是被严重低估的,尤其是CEIBS巨大的资源和机会。

第三,人。这届中欧被北美M7/LBS/INSEAD录取但来到中欧的并不少。但大家闲聊起来,也总会有其他一类人打趣:“你们这些人脑子抽筋了吧,申请那么多学校又不去,不像我,就专注申请中欧一家。我压根没想过去其他学校。”中欧的人是非常多元的:以中国人为例,有非常接地气让我一开始不适应的创业者,也有历经海外沧桑经历的哥哥姐姐,也有传统背景的四大小美女,也有已经在很多行业获得成功但寻求行业转型的人。相对于国外商学院的圈子,由于中国人多,更形成了明显的中国人的江湖。八卦,喜好,追求,梦想,喝酒……不一而足。有一些小圈子,又不断打破小圈子去接近更多人,从试探,到亲近,有些人带着一些目的,有些人则是完全没有目的,有趣的很!哪怕是有误会、摩擦、不愉快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也都是一步步成长,磨合,突破自己原来习惯的交际方式,尝试理解不同圈子的温暖体会。我相信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同学和老师会成为中欧留下最宝贵的东西吧。
收藏收藏8 收藏收藏8
沙发
发表于 2014-11-3 22:58:3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的第二篇分享!
板凳
发表于 2014-11-3 23:16:07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楼主很厉害
地板
发表于 2014-11-4 10:43:2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牛人!明年要和你做校友了
5#
发表于 2014-12-6 20:40:50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特点,但Harvard和Stanford的排名还是在那。
6#
发表于 2015-1-15 09:08:12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晚上听了学霸的分享,有一种“纸上千缘,终得一见”的感觉。 拿起话筒讲话的时候,依然是掩饰不住的意气风发,但是安静下来整个人却收敛了很多。
学霸的当年的拒M7的文章算是我开始考虑中欧的领路人,谢谢学霸~~ ^ ^
7#
发表于 2015-1-15 21:51:5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这些体验,在北清复交的MBA国际班,也可以收获相同的体会,非中欧独有。北清复交的校友会在中国的影响力,又非中欧可以比拟。
8#
发表于 2015-1-16 16:49:54 | 只看该作者
而且你现在下结论其实还太早,你才开始,哪怕毕业时点,都没法下这个结论。

即使你觉得你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根本不能代表其他人:每个人的职业目标是不同的。

这类文章,会被怀疑是中欧的托写的,反而降低了中欧的声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11-30 19:0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