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虽然今年中欧和长江的招生还在进行中,但是从以下原因推测,两学校因为相互之间的不理智竞争(同意wang16的观点),造成两学校今年的生源都已经产生很大影响。 1。长江和中欧都有很多托在cd上,各自为自己的主人脸上贴金,相互则攻击对方。试想如果大家的招生都很好,何必这样? 此外,长江偷中欧的数据库,中欧将此事揭发,也是这种恶性竞争的一种反映。 2。今年整个中国mba市场仍处寒冬状态。由清华、北大的报名人数大幅下降可见。实际上,由于缺乏监管,目前两校公布的数据都值得怀疑,尤其是长江,因为有那个爱吹牛的某某在。据我所知,长江去年的录取比例只有3:1,即总共报名人数在150人左右,不是其公开所说的6:1 。此外实际上其发的录取通知书还高于50个,所以实际录取比例大概在2.5:1,如果你的gmat超过700报长江肯定可以被录取。我不确切知道长江学生真正的质量如何,但是仅凭这一点,我感到怀疑?而中欧的报名人数要远高于长江,但是由于其招生人数要大于长江一倍,所以总体录取比例也只比长江稍高,但是学生质量就我所接触的几个还是非常不错的。考虑到今年比去年整个市场情况更差,中欧还要招到180人,两校的招生人员都是压力巨大,所以才出此下策,将CD作为是个宣传的战场,互相攻击。 3. 中欧采取了那么多紧急措施,也是一种反映。事实上,上述一些措施是值得探讨的。正如wang16所说,上述措施会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造成恶性竞争,并且并不能取得期待的效果。此外,开设复习班并且免报名费,对于外地生源或不能参加复习班的人造成客观上的不公平。同时,让人对复习班产生联想,是否复习班会透露些考题?如果是,就让人对考试的公正性产生怀疑。此外,中欧本身可能已经意识到今年的招生可能会出现招不满,所以采用开设复习班和快速通道,事实上有多少人会被拒签呢?对招生又有多少贡献呢?唯一的推理是,中欧对于今年招生不足已经开始着急而采取的紧急措施,这样真让人对于今年的招生质量感到极大的怀疑。 4。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到今年有申请人被中欧和长江拒绝,感到非常奇怪,因为这两校的招生早已开始,并且通知书也都已经发了,除了知道有人收到待定通知书外,好象没听说有人收到拒绝通知书。莫非是两校怕最后招不满而将报考者全都捏在手上?希望被两校拒绝的人尽快报个到! 以上观点只是根据近来论坛上的一系列争论和信息所进行的推理,供大家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