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94717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从就业渠道来看
中欧、长江为代表的独立商学院主要是就业去向是民、外企,收入较为透明,基本工资和奖金多,主要发展目标是高管(民企),Globe Pay(外企)
清北为代表的国内商学院主流去向是国企、央企甚至公务员,账面收入低,以户口、分房等隐性福利为主,主要发展目标在于步入掌控资源的官场节奏
从学生素质来看
各大商学院逐渐趋同,国内商学院全日制MBA入学前层级要低一些,在职项目层级较好
中欧独占最优的外企资源,清北得到最大的政府、国企资源(主要是在职项目,这部分人并不参与就业报告)
从入学门槛来看
中欧、长江要求较高,尤其是英语水平,这也加强了其在外企的就业优势,并且学费高昂,进一步进行了筛选
清北复交学费较低,联考区分度不高,主要靠中文面试,不容易进行高质量筛选
多方面因素导致了就业报告的巨大差距,而不单单是商学院的教学水平,这一点并不可一概而论。
就商学院教学风格,水平而言,其实各家均有自己特色之处,尤其是地处北京的清北与地处上海的中欧,完全是两种基调。
如何选择,主要还看自己职业规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