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2409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3-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不想在这班门弄斧,只是怀着感谢CD的心情分享一些申请的learning, 如果大家有进一步的问题,欢迎发消息给我, 我尽量帮忙.
首先,先说一下背景: 工作7年, several global top luxury companies, 现在是某luxury brand的marketing manager. 所以, 只想申请一年的program, 只申了INSEAD. GMAT 730, TOEFL 106
其次,申请过程, 没什么新鲜的, 工作实在太忙, 一个周末写完Essay就交了. 两个recommender就发了个link, 至今不知道她们写了什么.......最搞笑的是其中一位submit之后以为是submit给我的,让我去看.......
The last but not least, 申请的一些心得.
1, 想到就做. 太多人每天想这个想那个却有很严重的拖延症, 这也是为什么我拖到7年才申请....程序虽然复杂, 但是任何事情都可以把它阶段性的量化, 量化之后就没那么可怕了,一**来.先考GMAT, 别的别想. 拖延我的就是这个GMAT, 刚开始实在痛苦,拖了很久,迟迟不敢开始, postpone了好几次考试....真丢人....后来就抱着反正要考了几次的想法去考了,实践证明这东西是需要临场经验的. 我考了两次, 第二次没再看什么,只是看了改错和JJ, 关键是对于临场已经熟悉了,就自然ok了.
2, MBA 的价值. 我个人觉得MBA给人的价值主要有两个: 第一就是personal 的 experience, 一堆年轻人凑在一起一两年,学东西,讨论,party...第二就是一个延续受用的圈子. 至于上课什么的, 通过其他方式也可以得到一样的结果. 所以决定是不是读MBA的时候要看一下, 第一MBA给你的personal experience带来什么, 另外,这个圈子是不是能够帮助你的. 有些东西不是一定需要MBA才能达成, 但这一两年必定是非常特别和闪亮的日子. 个人觉得人生就是谁经历多谁就赚了,所以MBA是个非常赚的事情,虽然花钱很多....
3, 选校要看自己的现状和未来的理想. 分析自己的现状和学校是不是合拍会增加录取率. 拿我来举例子, 我是FMCG 和 luxury marketing的工作背景, INSEAD 喜欢这样的背景, 并且靠近全球大多数的此类公司. 当然, 我不一定一定要做这行, 但是起码是个backup. 如果有些同学是技术背景,可以考虑MIT, 创业背景, 可以考虑斯坦福等等.
4, 申请者工作年限长短问题. 我觉得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申请者是年轻人, 当然,年轻时候读MBA 毕业之后salary的increase会很大. 但是这里,我要代表"MBA的老人们" 鼓励一下各位工作经验丰富的童鞋. 人生是个长跑, 可能post MBA 的起点一样,但并不意味着以后的加速度是一样的. 我相信更丰富的工作经验会带来不一样的learning. 在整个职业生涯来看,post MBA 的一两年只是一瞬,不用太在意. 我这么说不是因为我是富二代, actually 我还在为学费犯愁. 我真心觉得任何经历是不是好,是不是efficient完全在于这个人怎么利用,怎么看待.
5, 录取的原因. 我觉得工作经验丰富的申请者简历更重要, 工作经验少的人Essay更重要.因为你总要证明你以后会行,要么拿出实在的证据说你以前行所以以后行,要么说点中听的话让别人相信你以后能行. 我觉得在自己的申请中还是简历起主要作用.但是, 虽然Essay和Recommendation Letter用的时间少, 我还是花了功夫去想的. Essay要真诚, 真实. Recommendation Letter我说不出,因为我不晓得她们写了什么, 不过两个都是我曾经的老板,现在都是luxury brand的GM 了.
6, 面试. 可能因为我工作经验比较多, 又是做marketing的, 说话是我的长项, 我丝毫没准备面试. 我的感觉是, 面试都是相通的, 建议大家平常没事多找什么工作面试多面面...
申请的过程我非常享受, 真心话. 全心投入, 满心期待, 结果也会格外香甜. 等Offer的前几天, 我心里想, 就算没有成功, 这段经历也是对自己极大的提升, 因为从开始准备那一刻, 人生变得清晰真实许多, 再没有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在忙啥的感觉了.
先写到这, 很多太细节琐碎的东西, 大家零碎的讨论吧, 这里不赘述. 希望大家都能过得坦然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