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你不是纯土鳖,都到了这份了,比刚刚北美毕业的硕士好。你这样的帖子,实质是号召大家读个国内名校博士几年, 然后出来读博。这前途就不一样了。 第二,你复旦的,好歹也算中国的头脸学校,与外国人交流很多。 我过去的专业,以前也有在国内博士毕业后又在美国读个博士的。 无奈现在美国毕业都难找工作。
为了想下西洋的土鳖兄弟:ACC PhD 申请总结如愿收到Toronto 的offer 。Withdraw 所有其他的申请,申请工作完全结束。感谢几位帮助我的教授,没有你们的支持,我想都不用想这件事情。感谢老婆一直以来的陪伴以及对我的支持和鼓励,你是这个世界上迄今为止对我评价最高的人。还要特别感谢在我申请过程中支持我的那些见过面和没见过面的朋友,包括FX ,HY ,KRH ,lfdb ,ProfCPA 等。感谢复旦大学,尤其是本科年代的复旦大学。在这里生活了8 年,开放轻松的氛围让我变得更让自己喜欢。祝大家蛇年平安健康开心。先简单介绍下个人的背景。2004 级FDU 工商管理本科,2008 级FDU 硕博连读。本科成绩还不错,3.73/1 ,研究生成绩就废了(了解复旦管院硕博连读的朋友知道为什么),拼死3.53 ,排名不知道。2011-2012 学年复旦管院的支持项目在英国交流一学年。GMAT 730 writing 4 ,IR 6 。看到这些成绩只有两个字,想哭!TOEFL 105. RL :这个我承认,有牛推一份,北美好学校正教授,而且应该写得挺强。我觉得这是我被录取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为什么觉得我这个case 对大陆申请者有参考意义的原因。Research experience :复旦博士都快念完了,要是没有一点研究经历也太说不过去。跟交流导师有两篇论文under review ,博士论文也被认为有些potential 。其他好像没什么了。其他方面很多人总结得很好了,我觉得我这个case 有个方面可能会对部分同学有些意义,那就是,在国内如何能够申请到北美的学校,甚至好学校。而且如果超级牛逼,那我这个也没什么参考价值。一句话,身在国内普通背景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对于我之类的同学,最重要的莫过于有“别人(i.e. 负责招生的老师)”认识的教授写真诚而积极的推荐信。而我的这样一封推荐信,来自一个短短4 天的seminar course 的instructor 。除此之外我跟他没有任何交集。当我还在英国交流的时候,抱着顺道去欧洲玩玩的心态,参加了一个在欧洲大陆举办的seminar ,老师要求极严,吓跑了一些人,最后只有几个同学参加。这个seminar 大概有30 篇文章,我花了整整1 个多月读这些论文,写summary ,提出comments 。看得出来,老师算是比较满意的(另一个原因是其他参与者基本是低年级的博士生),在结束的前一天下午有跟老师单独的交流时间,我就告诉他说我想再去北美念一个博士,他当即主动提出帮我写一封nice reference 。会计研究的圈子太小,果然是熟人社会,我的故事就是这么简单。这也是我整个申请过程中最大的高潮(因为后面的录取信息都是逐步披露的,倒悬念比较少)。而且我的条件随着接下来几个月做的无数蠢事而让我感到岌岌可危,甚至都想放弃了(在此再次严重感谢老婆的抚慰和鼓励)。譬如,这个seminar 要交proposal ,交上去之后老师直接说“poor English ”“You shouldinvest HEAVILY in English Skills ”。譬如,考GMAT 由于太high ,最后一个题目忘记选,剩下两分钟在那儿发呆,最后导致只有730 。譬如,满怀希望地去查GMAT writing 和IR 的分数,最后发现前一个是4 后一个是6 ,writing percentile 甚至都只有20% 。譬如,原来考了105 的托福想去刷得更高一点,最后刷出个104 。譬如,写PS 时太偏重交流经验而把FDU 的经历写得太单薄,两边的导师都不满意,交流导师甚至不愿意帮我写RL 了。还有很多。在香港参加JCAE conference 的时候,多大有好几个老师在,于是相当于面试。当时也未置可否。一直到最近有口头的offer 和正式的offer 。最近几年会计界国内外的交流显著增多,这一方面提升了国内的研究水平,也让跟我相同处境的博士生进一步看到了国内外的巨大差距,从而萌生去意。我自己还认识好几个这样的同学。对于我们(其实对于所有在国内申请的同学都一样),最大的劣势在于推荐。我的经验或许有点参考意义,因为据我所知,各主要高校会计系的PhD seminar 都很多,以复旦为例,每年都请了好多人来上课,譬如Frank Zhang ,Lobo ,Kim 等。如果能够好好表现,让教授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是很愿意推荐的。而且,据我所知,如果在国内读博士已经积累了基本的研究经验,相对于别人,其实有了一个更好的起步。如果英文等也过得去的话,自然能够更受到青睐。这个问题我从两个不同的北美资深教授嘴中得到了确认。因此,如果有跟我同路的土鳖兄弟们想出国追求第二个博士,一定要坚定、坚持,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而一旦之前选择了在国内读博,就要么安安心心地在国内经营,而如果不满于现状,就不要牢骚满腹,而是拼死一搏,争取出国。对于即将面临要不要在国内读博选择的朋友(以FDU 硕博连读低年级的同学为例),我的教训是,不要去做自己不为之骄傲的事情。对于不甘于平淡的人,总有一天你会被自己的一时懈怠所背叛,从而付出大得多的代价。而对于想过平淡生活的朋友,则最好兢兢业业地学习,也应该会有属于自己的不错的出路。祝每个CDer 都能有自己满意的offer !蛇年快乐!-- by 会员 Rotman2013 (2013/2/13 23:48: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