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72406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9-1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厦门大学,闽南人的独立王国
1. 厦门大学一直是有闽南人控制,外人很难进入,非闽南人不能在厦门大学当官,厦门大 学是闽南人的独立王国,他们闭关锁国,自私狭隘,思想僵化,可以说非常左。中国很 少有一个部属重点大学完全这样被一个地方文化控制。绝大部分当官的闽南人,都不懂 学术,但是,他们又自以为是,导致学术政工化,外行领导内行。外面的人,再优秀, 在厦门大学也难以有发展的空间。任何人都难以突破厦门大学属于闽南人的围墙,即使 突破了,你也难以走出闽南人的樊篱。
闽南人控制着厦门大学的所有资源。在厦门大学,外行领导内行,内行无可奈何,学术 空气压抑。厦门大学作为一个大学,没有大学文化,没有学术传统,更没有思想自由, 十分的悲哀。
厦门大学,是中国中国大学最闭关自守最没有活力的大学之一。
厦门大学,行政至上,学术完全行政化,不懂学术的行政教授掌握学术的生杀大权。厦 门大学有由教职工6000多人,4000多人是行政人员。
行政人员管理学术,教学外行领导内行,学术核心学术领导没有资格参与院系的学术研 究和学术规划,据说,厦门大学的系主任都没有资格参与职称评定和学术评价,主导学 术工作,完全是行政party委门决策。
朱崇实是闽南人,这个人不学无术,一心当官,哗众取宠,天天高形象工程。朱崇实在 厦门大学师生名声很差,在厦门大学师生中有“猪头”的美誉。
朱崇实校长,据说有很强的背景,论学术他没有什么学术水平,论管理,他根本不知道 什么是大学,所以,才闹出高球是一流大学的闹剧。
因此,厦门大学教学体系一再瘫痪,厦门大学啼笑皆非笑话层出不穷,而且,这样的笑 话很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中年教授断层,几十门专业课不开,制度创新,消灭人文学科博导
据说,1998年以前,厦门大学人文社科学科有将近30门专业课空置,没有老师开课,厦 门大学也不招新老师开课,长期空置,没有人管,也没有人问。据说理科也有类似现象 ,导致厦门大学的学生到考研究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学过,以致无法考试。
据说,现在才补齐。
一个所谓的重点大学,连老师都不够,连专业课都开不全。这样的大学竟然还是国家重 点大学,真是可笑之极。
厦门大学大批专业课不开,就是厦门大学长期关闭大门,人才进不来,一致人才断层。 厦门大学只有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缺少中年教师。这也是世界大学历史的奇迹。
据说,去年厦门大学博导制度创新,重新制定一流大学的新政策,博导57岁必须停招博 士。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博导60岁退休后,门下不再有学生。即博导退休,最后一届学 生也必须毕业,不能博导退休后,身边还有未毕业的学生。
因为,中国所有的大学,博导都是退休时才停招,退休后还要指导没有毕业的学生,这 是大学惯例。对于博导来说,60岁退休的确太早,太浪费人才资源。
厦门大学博导政策大创新,搞出57岁必须停止招生的规定。
这个规定出台后,最大的后果是人文学科没有博导了。人文学科年轻教师没有资格招, 中间是空白,年老的招不了。这是由厦门大学的学术中坚年龄断层造成的。
厦门大学博士点批的比较晚,现在新政策要消灭博导,这还了得。 所以政策一出,人文学科哗然,人文学科坚决反对,这个政策马上自我流产。
厦门大学一位教授说,厦门大学当官的,一天到头不务正业,除了权钱之外,只想着如 何整治教授。外行干术,厦门大学还有什么希望。
厦门大学对于博导还有一个令天下称奇的规定,凡招收博士的博士生导师,每个月要发 给学生100块钱,对于课题费充足的理科导师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课题费不多, 甚至没有课题费的文科博导来说,这个规定显然就很荒唐。
有的博导没有课题费,只能从自己的工资里面出钱,一个博导一般要代9各学生,这样 博导一年要给学生发10000元左右。所以,导致有的博导干脆少招或者不招学生。著名 的文化明星,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就拒绝招收博士。 如此博导制度,如何让导师安心学术,如何让人才成长,让国内而三流大学世界一流。
厦门大学千方百计制裁老师讨好学生,不知道动机为何?但是,总给人以神经不正常心 理阴暗的感觉。
有厦门学者说,这就是闭关锁国外行领导内行的结果。 3
研究生招生高考化
厦门大学今年的研究生考试又进行了创新,研究生考试高考化。不少院系研究生考试教 授说了不算,行政人员说了算。行政说研究生怎么考试就怎么考试。
所谓高考化,就是研究生考试基本不考专业课,同一院系的研究生无论什么方向一律一 套试题试卷,可以说取消专业课考试,考试高考化,只要死记硬背就能过关,或者说, 只有死记硬背才能过关。考试完全不考察学生的学术能力。
2007年中文系和哲学系的研究生考试,就是如此执行,教授们反对白搭。中文系研究生 有文艺学、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中国古典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 当代文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等9个方向,除了语言学之外其 他8个方向都是一套试题,即政治、外语、文学和文艺理论,所谓的语言学方向——政 治、外语、文学和语言学,也只是一门不一样,其他完全相同。当然,参考书也没有什 么区别,只是语言学一门的区别。
文学是综合题,据说每个教研室出一套题,然后合成一套。
2007年哲学系的招生,更是令人啼笑皆非。
哲学系有马克思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科学技 术哲学等8个方向,但是,所有方向考生一套试卷,就是政治、外语、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伦理学,可以说没有专业,几乎全部是公共课。政治和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甚至有重叠。
哲学系考试除了政治外语之外,考试用书只有3本书,即《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 史唯物主义原理》(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年出版) 和《伦理学》(罗国杰,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这些教材非常陈旧,都是80年代初 出版的教材。 可以说,厦门大学哲学系是中国研究生考试最简单的,只有3本书,一切只需要背诵就 行了。 4 学生至上,老师至下
厦门大学学生的物质待遇是中国大学一流的。
大学本科宿舍4个人一间,研究生两个人一间,博士生1个人一间房子,都有空调电话阳 台单独卫生间卫生间,热水器,甚至自动洗衣机都具备,厦门大学学生宿舍堪称国内一 流。实在是中国大学的安逸之所。
厦门大学硕士博士的工资待遇是每个月400和600元,在国内也是名列前茅。 但是,厦门大学的学生认真搞学问的人很少,几乎没有什么研究风气。厦门大学不是搞 学问的地方。厦门大学只是自然和物质条件好,但人文学术环境糟糕。厦门大学这么多 年来没有出现什么杰出学生,在人文社科界活跃着的中青年学者根本没有厦门大学的人。
所为一流,物质待遇一流,但是,学术实在不见流。
与学生相反,老师的住房却是非常狭小。厦门大学的老师说,厦门大学重视学生轻视老 师。老师的待遇,特别是住房,在国内属于三流。所以,厦门大学很难吸引国内外一流 的学者到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除了环境气候好之外,没有什么好,第一缺少学术传统和 环境,第二重学生轻教师,教师待遇差。中国二流学者也不愿意来。只能招收刚毕业的 青年博士。
厦门大学,似乎也不在乎什么一流学者二流学者。厦门大学的领导层不懂学术,当然不 会把学术的发展看在眼里。近年来很多社科院系统和内地高校的著名学者大流动,他们 纷纷走向北京上海广州和国内重点大学,没有人听说要去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有环境没 文化,环境一流,学术末流。这是厦门大学师生和外面对厦门大学的评价。不是说厦门 大学没有人才,而是厦门大学不重视学术,不重视人才,没有学术环境,人才得不到发 展。导致人才断流和人才外流。
厦门大学的老师很压抑,但是,面对乌烟瘴气的学校也没有办法,没有勇气向上级或者 社会反映厦门大学的问题,也没有人反映。大家无可奈何,冷漠以对。反映没有用,还 可能导致报复。只能在安逸中绝望叹息,在绝望中安逸人生
之所以学生住宿条件一流,老师三流,因为学生待遇完全是学校的面子工程,好宣传, 教授靠学术成果,很难立竿见影,难以宣传。 在厦门大学,朱校长眼里的所谓创新的大公无私的精英是不存在的,而且也不可能在厦 门大学发展出现。没有学术环境的厦门大学,本身就是反精英的,反创新的。行政至上 的大学,所谓的创新只能是反学术常识的笑话。 朱崇实这样的人都当校长了,厦门大学还能是精英的摇篮吗。 这样独树一帜的大学应该是几流,请大家论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