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xpy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备考心经] 阅读36套译文(更新至excercise 14)

[精华]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2-5-4 01:12:11 | 只看该作者
先顶一下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5-5 16:08:35 | 只看该作者
EXCERCISE8
8.1
文章翻译:
热泵是使液体制冷剂在封闭的线路中从液态到气态循环的一种装置。制冷剂开始以低压蒸汽状态进入一个由电机驱动的压缩器中,制冷剂使压缩机里水变为压缩热水蒸汽,这种高压水蒸气经过一个冷凝器的装置,该装置是一个热量交换器,使热量在制冷剂和空气间转换。现在,制冷剂作为高压冷液体遇到了限流,限流导致压力下降。当压力下降,制冷剂膨胀,有一部分变为蒸汽,温度开始下降。然后,制冷剂进入下一次热量转换,即水蒸气将空气中的热量转到制冷剂中,使得这部分空气温度下降。

文章分类:现象解释。
主题句:第一句
文章脉络:第一句话主题句,概括什么是热泵。后面全部解释其运作原理。

作者态度:

题目分析:
定位第10-12行。
A flow rate of refrigerant 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B 是compressor的作用
C bring about 对应cause,后面的 evaporation and cooling of refrigerant 对应the refrigerant expands and partially vaporizes, becoming chilled.
D condenser作用
E reverse the direction 未提及

8.2
文章翻译:
传统上,历史研究有固定的界限和关注点——历史时期、国家、具有重大意义的时间和伟大的领导者;它也有清楚明确的学术研究程序:怎样调查一个历史问题、怎样展示和记录历史发现、什么是合理充分的历史证据。最近流行的心理历史学,运用F(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采取了截然不容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摒弃了历史学家一直以来的理解的历史方法。心理历史学家所谓的“事实”不是来自历史,即历史事件和影响的详尽记载,而是来自那些塑造了历史的个人的心理分析。其理论不是从他们生平中这样和那样的事例演绎推导而来,而是从超越了历史的人性出发。它否认了历史证据的一个基本标准,即那些所有历史学家都可以公开获得并可以对其进行评估的证据。心理历史学家认为他们自己的理论绝对正确,并认为自己的理论是对于任何历史事件都能给予“最深刻”的解释,而其他解释均与真理相去甚远。

文章分类:新老观点对比,少见的否定新观点型
主题句:The recent popular psychohistory, committed to Freudian psychoanalysis, takes a radically different approach.
文章脉络:传统历史研究方法;新的历史心理研究方法。
作者态度:第12行的引号及最后一句absolute rightness和deepest的引号都表明作者态度。

题目分析:
2.主旨题,
A是主题句改写。In vogue对应文章 popular
B traditional historians非重点;
C 同样是老观点;
D 具体研究方法,非主旨;
E 未提及,无中生有。

3.引号的作用是表明作者负态度的,故E为答案。

8.3
文章翻译:
地壳的8%是铝元素,有大量矿物质和岩石都富含铝。最好的铝矿是B,其定义为铝矿物质的总称,或多或少都非纯铝,其中铝是以水氧化物的形式呈现的。B是所有铝岩石最丰富的,它产生A,一种生产铝产品必要的中间产品。A也可能出现在自然条件下的矿物质C中,但是没有发现高纯度C大量沉积,所以用C做原料生产铝是不切实际的。大多数富含NB铝的矿物质是S,想所有S矿物质一样,他们很顽固,很难分解和加工。S铝因此也不适合作为B的替代物而成为铝原材料因为从中提取铝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

文章分类:现象解释型
主题句:第一句话
文章脉络:第一句话总起全文,后面分析了三种含铝矿物质,对其是否适合作为铝原料进行了分析。
作者态度:B richest; C impractical; S unsuitable

题目分析:
4.定位第8行 Bsuxite is the richest of all those aluminous rocks that occur in large quantities, and it yields alumina,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 requir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luminum.
5.A 定位第13行;
B定位第6行;
C定位第6-9行。
6.定位第10行but 后。

8.4
文章翻译:
O的小说和文章被广泛和恰当地认可,特别是当代女权主义者,作为是对于美国文学的主要贡献。但是,O的读者中很少有人认识到她的视角和选材扎根于早期文学遗产——20世纪10和20年代主要是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的激进政治思想传统, 以及20世纪30年代旧左派的传统——的程度。我不是说用政治起源就可以充分解释她作品的娓娓动人,或者唯有左翼政治对其作品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我想说的是,其作品核心意识——深刻理解了阶级和性别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很多要归功于早期的文学遗产。

文章分类:新老观点
主题句:yet few of Olsen’s readers realize the extent to which her vision and choice of subject are rooted in an earlier literary heritage---
文章脉络:第一句话老观点让步。第二句话新观点。再让步,明确观点。

作者态度: yet few of Olsen’s readers realize the extent to which her vision and choice of subject are rooted in an earlier literary heritage---

题目分析:
7.NOT TRUE题型
A determinate 错
B 定位8-9行
C 定位12行
8.比较明显吧

8.4
文章翻译:
我们视觉辨别取决于我们能量的接收,即我们希望看到的物体的反射或是放射能量。如果我们眼睛能够收到和测量无限精细感觉数据,我们就能无限精确地看世界。当然,我们自身眼睛天然局限已经被机械设备,比如望远镜和显微镜很大程度上扩展了认知的能力。但是,没有任何设备可以是我们克服最终局限。这种局限是由于我们无法接收到比单个量子传递的能量更小的感觉数据。

文章分类:单一观点说明
主题句:最后一句话。
文章脉络:
作者态度: 最后一句话
题目分析:
9.    类比题型
下列哪一个描述的情形和文章最后一句话类似:
A 数学家只能解决那些解决发放可以从已知公里中推导出来的;
B 动物不能对那些比它以前接收的更复杂的命令做出反应;
C一个从没学习过绘画传统的观众,不能理解一幅画的视觉,至少在直觉上。
D 感光底片将不会记录比底片颗粒更小的细节。
E 一个非透明物体在屏幕上的投影将有明显的棱角,只有当光源小或是非常远的时候。

只有D有比较关系。

8.5
文章翻译:
两部荷马史诗中,《奥德赛》总是比《伊利亚特》更受欢迎,可能是因为前者含有更多读者知道的神话角色。《奥德赛》的题材(按照M的分类)是“人生作为外部景象”,对于读者来说,注意力被各种事件转移分散,主要通过外部来观看其主人公奥德修斯;而悲剧《伊利亚特》则呈现的是“人生作为体验”的题材,读者被要求与阿留斯心意一致,而阿留斯的动机使他变成一个十分让人喜爱的主人公。此外,《伊利亚特》比《奥德赛》更多地显示了神介入人的行为的复杂性,而这种复杂性对于现代读者来说认为没有必要,则《伊利亚特》就不及《奥德赛》那样,以其更为简单的神圣正义的体系而令人满意。最后,《伊利亚特》描写了特洛伊战争,提出了历史真实性问题,而《奥德赛》的快乐的虚幻世界中并不存在。

文章分类:单一观点说明
主题句:第一句话。
文章脉络:第一句话总括;后面具体论证三点不同。
作者态度:
题目分析:
10.    简单题
11.    主旨题,文章到处是对比。
12.    定位9-10行,render him a not particularly likable hero.
D 正是这句话的改写。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3:41:41 | 只看该作者
EXERCISE 9
9.1
文章翻译:
W对于非裔美国诗歌的最经久不衰的贡献在于他认为是个应该放在宗教和世俗的参考框架下进行分析。对于美国黑人诗歌起源于圣歌并且从W圣歌中借鉴了早期的形式、韵律、语言和福音狂热的传统来说,这一方法的正确性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在W之前,认为应将对黑人诗歌的置于在政治和社会不满的背景下来分析的世俗观点占据了这一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
正式W第一个证明了美国黑人是个中种族和宗教情感的结合。他认为,二者形成了共生结合体,其中宗教情感经常适用于种族问题,而种族问题也常常置于形而上学的宗教体系中。W发现这一观点在黑人圣歌中得到最能有力证明,其中对现世自由的渴望和对后世的自我救赎希望不可分割地相互交织在一起。
文章分类:单一观点说明
主题句:第一句话。
文章脉络:第一句话主题句总括,第一段提出观点;第二段进一步阐述W观点
作者态度:The appropriateness 以及第二段的It is Wagner who first demonstrated the 中的first 都表明了作者对W的肯定。
题目分析:
1.    主旨题,全文为单一观点说明,故A中的contrast错;
B focus错了,文中主要是说W的研究方法,而不是其对黑人诗歌发展的影响;
C 同样 focus错了
D答案;
E focus 错
2.    EXCEPT题目,定位简单,但是由于文中最后一个单词“evangelical”比较生僻。其实由第一个form推理比较容易,既然提到forms但是后面没有看到subject. B、C好排除。D、E都属于forms的内容。
3.    定位第7行,取非。注意文中的solely

9.2文章翻译

在20世纪50年代,研究工业革命前欧洲史(这里是指大约从1300-1800年之间的欧洲)的历史学家们第一次开始大量调查工业革命前欧洲大多数人口,而不是只在人口总数2%-3%的充斥历史书籍的政治和社会精英:国王、将军、法官、贵族、牧师和当地权贵。然而,一个困难是占人口97%的那些人很少记录他们的思想,同时代的编年史中也少有提及。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历史学家只是将他们的研究建立在似乎存在的记载上:出生、婚姻以及死亡记录。结果,大量有关非社会精英的作品在数据统计属性上非常匮乏;将绝大多数人口简单归为一串数字几乎不比完全忽视他们有启发意义。历史学家还是不知道这些人所思所想。
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法是利用法庭记录,在那些材料中非精英的声音能非常经常通过证人、原告、被告听到。这些资料成为“进入这些穷人心理的敲门砖”。正如历史学家L利用这些资料研究个案史,这些个案史表明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态度(包括但不限于针对犯罪和法律的态度),同时这些个案史还显示了政府是如何执行法律的。在建立了警察系统并实行罗马法的社会,积累的文字卷宗的法庭记录产生的数据正式历史学家所需要的。在安格鲁萨克逊国家几乎无法获得这些,但是研究法律资料还是会有所收获。
然而,个案提取并不是法庭资料的唯一用途。研究工业革命前欧洲史历史学家已经用这些资料建立了一系列犯罪分类,量化了一些特点年份的起诉。这一做法确实提供了一些非精英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无法让我们了解他们的精神生活。我们还知道工业革命前欧洲社会起诉的数量和实际犯罪数量并无关系,不仅如此我们还怀疑二者关系不同时期波动很大。此外,总的人口数量也难于估量,导致历史学家们很难比较工业革命前一个年代每千人犯罪率和另一个年代每千人犯罪率。基于这些不足,为什么更倾向于用法庭资料进行个案历史就显而易见了。

文章分类:现象解释
主题句:文章脉络清晰,第二段第一句为主题句。
文章脉络:第一段提出问题,第二段提出解决方法一,正态度;第三段方法二,分析了不足,负态度。
作者态度:肯定case history
题目分析:
4.简单题,取非
5.定位24-30行。
A 说反了,与文中 have revealed how the authorities administered justice相悖;
B 答案;也对应这句;
C 与括号中解释反了
D first 没提到;
E trial testimony 无中生有
6. 定位11行-17行。The only record 以及 aridly statistical 取非。
7.定位48-52行,crime rate处,对缺陷取非。

9.3
文章翻译:
M真菌相比其他真菌,可以影响更多植物,对很多植物茁壮成长很必要,但是,直到最近才对其进行广泛研究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其和宿主植物的共生关系保持非常均衡,即使宿主植物被严重感染也不显示症状;第二,这种真菌不能在缺乏活体根系的条件下培养。尽管有这些困难,一部重要新著作表明,利用这种共生关系可以更经济利用昂贵的超级磷肥,,还可以更好利用更便宜但不宜溶解的岩石中的磷。M的用途不仅局限于改善宿主植物的磷肥摄取,在豆类植物中,M还可以有利于固氮,效果好于单独追加磷肥。某种共生关系还可以增加宿主植物抵御其他真菌对其根部的损害。

文章分类:单一观点说明
主题句:Despite these difficulties, there was been important new work that suggests that this symbiotic association can be harnessed to achieve  
文章脉络:第一句肯定M真菌作用,但研究受到局限。第二句、三句具体说明两个局限。接下来主题句,具体阐述一部新的著作对M研究的利用。
作者态度:肯定新书
题目分析:
8.主旨题,见上。
9. 文中提出两个原因,其一是不易发现;第二是难于培植。只有B对应第二个原因。A缺乏识别F的方法,未提;C 定位后面研究意义,与影响研究无关,也与原文意思不符。

9.4
文章翻译:
这是大自然的具有讽刺意义的现象:土壤中可获取的氮常对植物生长设定上限(即土壤中氮不够)即使这些植物的叶子沐浴在氮气的海洋。豆类植物,例如黄豆、豌豆、苜蓿以及三叶草,都能通过进入与生物天才R的共生关系解决氮供应问题。

文章分类:现象说明
主题句:第二句话
文章脉络:
作者态度:
题目分析:
10.类比题
比较明显吧

9.5
文章翻译:
纵观人类历史,有很多严格禁忌有关看别人吃饭或者在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吃饭。人们试图对这些禁忌作出解释,认为是不合适的社会关系,是那些正置身于某一身体需要满足的人与那些并不置身于某一身体需要之满足的人之间的,或者是那些早已酒足饭饱的人与那些正在不知羞耻地狼吞虎咽的人之间的。不可否认,这些因素在这些禁忌中确实存在,但是还有更重要的其他因素。在史前年代,食物是如此珍贵,站在一旁的观者是如此饥饿,如果不提供一半的食物给对方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每看一眼都是在求生。
文章分类:现象解释
主题句:Undoubtedly such elements exist in the taboos, but there is an additional element with a much more fundamental importance.
文章脉络:第一句提出禁忌现象,给出一些解释,提出自己的解释。
作者态度:最后一种解释,但不否定之前的,认为后者更重要。
题目分析:
11.定位最后一句
12同样最后一句
13.简单题。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05:33:37 | 只看该作者
EXERCISE 10
10.1
文章翻译:
目前,在生物材料领域中最大问题是控制移植的生物材料和活体之间的交界面或者表面。所谓的生物材料学是指用人造移植物取代疾病组织的科学。通过仔细选择原材料,包括金属、陶瓷或者几种材料的混合材料,大多数机体的物理属性都能匹配。通过针对生物材料的组织培养或者短期移植,即使是生物材料应不能对受体机体有害的要求也能通过这些技术得到满足。但是在物理特性上满足通过活体和生物材料交界面需要知道哪个分子控制着细胞之间的关联,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研究透彻。虽然最近的研究成果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或是控制生物材料微观结构是我们能够稳定机体和活体交界面,但是我们对于移植装置如何与机体衔接的基本理解仍十分不够。

文章分类:现象解释
主题句:But achieving necessary matches in physical properties across interfaces between living and non-living matter requires knowledge of which molecules control the bonding of cells to each other—an area that we have not yet explored thoroughly
文章脉络:第一句提出focus。第二、三句两个让步。第四句话主题句。最后一个小让步,但结论未变。
作者态度:have not yet explored thoroughly和remains woefully incomplete。
题目分析:
1.定位第一句话。A是对第一句话改写。
B、C都是后面让步中提及的;D、E原文未提及,无中生有。
2.态度题,比较简单。

10.2
文章翻译:
伊斯兰法是“宗教法”一个特别有启迪意义的例子。伊斯兰法现象与其他所有形式法律如此不同以至于为了充分理解全面可能的法律现象对其研究是不必可少的,尽管伊斯兰法不可避免与其他法律在主题和颁布的正面影响等方面有大量一样的地方。即使是其他两个宗教法的代表——犹太教法和罗马天主教教规法,在历史时间和地理位置上与伊斯兰法最接近,与其也存在明显不同。
犹太教法和天主教规法都比伊斯兰法更统一。虽然在历史上,古代以色列国犹太教法和D时期(大流放时期,即在以色列被征服后犹太民族被驱散的时期)也存在明显的不一致,但是旧约的法律精神与T,即犹太教法在大流放时期中最主要的编纂法典是一脉相承的。而伊斯兰法代表着和它之前阿拉伯异教的根本决裂。从宗教角度,伊斯兰法是各种杂乱不同意法律内容进行考察的结果,它的各种组成包括前伊斯兰法时期阿拉伯的法律,并从大量征服的非阿拉伯民族处借鉴了法律元素,所有这些都被统一到同一种宗教的审查中,而这种审查的影响差别很大,在一些领域几乎没什么影响,但是在其他地方产生了新的内容。这种法律内容和宗教规范的至关重要的双重性,与典型的宗教法在法律、伦理和宗教仪式上的不同而言是额外的。
在和世俗国家的关系上,伊斯兰法也不同于犹太教法和天主教法,犹太教是靠内聚力来支撑的,其内聚力由于外部的压力而得到强化。犹太教法规是这种内聚力的直接表达,倾向于去协调不同意见和情绪。天主教法和伊斯兰法,与其正相反,是由宗教和世俗国家双重通知的,与犹太人不同,这些国家不是外来力量而是相同宗教的政治表现。但是世俗国家和宗教的矛盾表现也不尽相同。在天主教法国家,表现为严密组织的教会集团方对世俗权力的争夺,天主教法是其一种政治武器。而伊斯兰法,则从来不存在有组织的机构来支持,于是从未发展为一种公开的法律势力。只是在宗教法实施过程中,其与伊斯兰世俗国家的许多规定有冲突,这种矛盾由于时间和地点不同而不尽相同。

文章分类:单一观点解释
主题句:第一段最后一句。
文章脉络:文章脉络清晰。第一段提出主题。第二段、三段分别论述伊斯兰法和其他两个法在一致性上和与世俗国家矛盾方面不同。
作者态度:全文都在说不同。
题目分析:
3.EXCEPT题
A 肯定是提过的,定位25行
B 文章说了两者有冲突,但是未提何种冲突,定位结尾处。
C 未提,而是将二者放在一起与伊斯兰法相比的。
4.同样定位文章结尾处。
A 是天主教法的内容,张冠李戴了。
B irreparably 过于绝对,无法挽回的,不可修复的。
C frequently 对应文中many
D unaffected 错
E never 错。

5.主旨题,文章结构。单一观点说明,详见上文文章脉络。
6. 比较简单吧。

10.3
文章翻译:
如果超新星(即一颗巨星的爆炸)引发了星星从密度高的气体和尘埃云中形成,如果从这些云中形成的最大的巨星发展为超新星并引发了新一轮的星星形成,如此周而复始,那么就会产生新的星星形成区域链。如果很多这样的链条在不同旋转的星系中产生,星星的分布将和螺旋星系中可观察到的分布类似。
这一推理引出了一个让人兴奋的新的螺旋星系结构理论。以该理论为基础的计算机模拟出了许多螺旋星系,该过程不假设基本密度波的存在,而密度波是广为接受的大规模螺旋星系理论的标志。该理论认为,螺旋状的密度波贯穿着星系的核心层面,压缩星云中的气体和尘埃,气体和尘埃的瓦解为星星,这些星星形成了螺旋模式。

文章分类:新老观点对比
主题句:第二段第一句话。
文章脉络:第一段阐述新理论内容;第二段新老理论比较
作者态度:喜新厌旧,exciting是正态度。
题目分析:
7.主旨题
A 只说了第一段内容
B 不是对旧理论的修订,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令人激动的新理论。
C 不是文章的focus
D 答案,describe对应第一段,contrast对应第二段
E why it is inferior to the most widely accepted theory错。
8. 细节题,定位最后一段最后一句话。
9. 逻辑题weaken,注意discredit 为“怀疑”、“质疑”的意思。往前看,可知答案C,直接weaken 了前提。

10.4
文章翻译:
关于英属美洲殖民地的黑人从没有像白人一样被平等对待过的事实,具有很多重要的影响。如果黑人从开始就受到歧视,那么17世纪60年代奴隶合法化就应该看作是这一种族歧视态度和反映和延伸,而不是像很多历史学家如H夫妇所认为的是歧视的原因。此外,奴隶合法化之前存在的种族歧视对于北美黑人奴隶比南美黑人奴隶受到更严格的歧视提供了更深入的解释。F和T恰当指出了由于北美缺乏某些传统,如罗马奴隶概念和罗马天主教强调平等,是黑人奴隶在北美受到比在南美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更严酷对待的原因。但是,因为这一观点只是反面的解释,以不具备某些条件的为依据,因此不可能成为全面完整的解释。更合理的解释是,早期英国殖民地有时极端的种族歧视决定了其随后特别的奴隶制特征。
文章分类:现象解释
主题句:最后一句话
文章脉络:提出现象,给出三个解释,作者对第三个是正态度。
作者态度:全否了第一种解释,第二种大负小正;肯定第三种。
题目分析:
10.NOT题型
A 前后出现的
B 这是H的观点
C 未提
原文这句话再取非有点小绕。
11.简单题
12.见上文分析 rightly but cannot be the whole explanation.
25#
发表于 2012-5-8 09:25:05 | 只看该作者
加油!
26#
发表于 2012-5-9 09:55:02 | 只看该作者

THX

感谢楼主
楼主辛苦了
27#
发表于 2012-5-9 10:35:4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没能一天一套啊。。。~加油
28#
发表于 2012-5-11 17:54:24 | 只看该作者
hello
29#
发表于 2012-5-11 22:34:49 | 只看该作者
这样啊,好的。谢谢啊,这是个困惑我好久的问题啊!
30#
发表于 2012-5-12 13:10:34 | 只看该作者
haha谢谢楼主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5-4 12:3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