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强connection不一定是好事。确切的说,完美的情况下是好事,但现实的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好事。 原因就在于,如果大牛有connection, 并且为你说好话,基本上意思就是跟对方说“你们把这个学生给我收了吧”。这种情况下,不管你原本是不是qualify, 也不管你最后拿到offer去不去,大牛就欠了对方一个人情,或者让对方还了一个人情。这个人情体将会反应在他们学术生活的诸多方面,比如学生找工作,论文review,会议组织上的帮忙,或者邀请对方给talk之类。也就是说,要让大牛为你欠一个人情,你需要足够优秀或者为大牛做了足够多的事情让他心甘情愿付出这个人情(注意:如果有N学校有这样的connection, 就要欠N份人情,而且注定其中至少N-1份是白欠的!)。这就是所谓的“完美的情况”。 那事实是怎样的呢?事实就是,即便自己的学生找工作,也不是每个大牛都愿意为自己的每个学生欠这种个人情的(当然,那个人情相对更大),更何况你区区一个申请的学生?那么大牛会怎样做呢? 不难想到,大牛要不就弱化推荐信的质量,说,“兄弟,我觉得这孩子还不错。不过你们看着觉得好就收,觉得不好就拒,没关系的。”要不,就干脆回避这种connection强的学校(往往是对方欠大牛的人情,大牛不希望这么轻易就让人还了)。而对于后者,由于不能明说,大牛会不建议你申请这个学校,导致两种可能:或者动用他不太在乎的关系把你发配到其它学校去,或者干脆一封推荐信都不帮你写。 所以,对于普通申请者而言,connection不是一件好事。推荐信最理想是两种状态:或者是找很牛很牛的人,轻描淡写说你两句,例如Tversky生前的推荐信,会说,"en, 这人上过我的课,我不记得他犯过什么愚蠢的错误”,这样的推荐信就可以让你想去哪里去哪里。或者就是找牛校的优秀毕业生,哪怕他在学术界还未出名,哪怕他自己目前不在牛校(当然因为是牛校的优秀毕业生所以也不会太差),他在母校说话的份量是很重的。 -- by 会员 zirtek (2012/4/18 5:3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