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72406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9-1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新闻配图,来源网络
现代快报讯 4月14日,北京市首场最大规模的高等学校招生咨询会,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兴校区举行。北大北京招生组组长许崇仁给参加咨询会的家长透露了录取上的三个趋势。首先是北京考生数量的快速下降和在京投放计划的不变,北京考生考取名校的机会更加大。
许崇仁的这一姿态,让人读出邀宠的意味,很显然,他是为了取悦于京籍考生以及学生家长。一个地方考生人数减少,却占用超乎常理的招生计划,这是极不正常的。在高考(微博)招录计划既定的前提下,北大在北京投放的招生人数多,其他地方就少,这也意味着其他地方考生考取北大的机会更渺茫。也正因为如此,不少网友对此充满失落和悲愤。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名校在所在地适当多招录一些当地考生,这是公开的秘密,或者说是潜规则。适当倾斜,并无不可,但没有底线的倾斜,几乎歪倒一边,则不正常,不合理,不公平。
北大,是中国的北大,不是北京的北大。北京大学享受国家拨款,从1999年起,为了支持北大、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国家分三年累计单独给北大、清华各拨款18个亿。18亿元,是全体纳税人的钱,为何招生如此眷顾京籍考生?
北大沦为北京人的北大,具有双重伤害,一是伤害教育公平。二是强化北京户籍的含金量,而这与大势相悖。三是制造地域纷争。此外,京籍学生减少,考北大却颇容易,还容易导致生源质量不高。
教育公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作为由公共财政供养、尽享国家优厚政策的北大,应该助推教育公平,而不是破坏教育公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