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类似的话题,让开了答疑贴的老生很心凉。作为曾经开过答疑贴的学校的一员,在这里多说几句话。 首先,UB没有拿钱的GA,UB招生办公室就没有GA。UB的校友答疑,是自发的,开始的时候学校都不知道。甚至,UB的招生老师都在说让老生别答疑了,因为我们每年申请人非常多,但是一届只有40个学生,只能被迫关闭后面的轮次,今年申请要考虑关闭第二轮。他们的招生工作非常有压力。 很多学生和学校联系的邮件中提到,我们招的太少并且他们分数很高都被拒了。我们的Dean才考虑要明年扩招。这个扩招政策,是基于现在课程延长到1年半,这样教师和教室就可以错开来。不过这个扩招基数,是要大约维持在不到70人的规模,相对还是小规模的项目。 由于有扩招的趋势,最近管理学院就业办公室一直在开会讨论如何让这些学生更好地找到理想的工作,如何面对扩招之后的就业问题,他们要尽最大可能帮助学生至少学会怎么找工作。 以上是关于UB的情况解释。 此外,对于一些学校让GA来答疑,我认为也是好事,虽然我个人没有去看那些答疑的帖子,但是我相信,在美国读书的这些同学,走过申请过程,也了解自己的学校和项目,他们来帮助大家提供一些信息和思路,在申请过程中给一些帮助,这是很温暖很正面的力量,这也是学校关注中国学生需求的一个体现。 说实话,就现在这个出国的基数,绝大多数你们听说过名字的学校,都不存在生源不够的问题。就算没有答疑,依然是能够完成招生计划的。答疑可能造成的刺激,是可能使这个pool多一些从而更加多角度多条件的做出双向选择。此外,答疑贴,其实也是承载着另一个任务,就是,如果你觉得某个项目不适合你,那么,不要浪费双方的时间和精力。我相信绝大多数答疑的学生,对待同学们选择学校的态度,都是非常开放的,都不是说:“我们学校最好,你就要来这里”。大部分还是说:“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情况,如果你觉得合适,可以考虑。” 做人要学会几点: 1,收集判断信息,而不是收集判断结论。 2,看对方讲了什么,而不是谁讲的,谁是不是拿钱讲的。诛心之论是没有建设性的。 3,学会感恩,你能够获取这些信息从而帮助你做出选择,不管对方是不是由于这个工作拿钱了,对你来说,都是帮助,都值得尊重。 最后,拿钱根本不是坏事,拿钱了,可能会更负责任。我们不拿钱的,说话反而更轻松一些。各有利弊吧。 别太纠结谁拿不拿钱,说实话,如果招生老师都会中文,你是不是希望他们来开设答疑贴呢?我相信多数还是会的吧。不然,你们就不需要去邮件联系他们了,是吗? 心胸开阔一些,也不用太纠结到底是哪个学校了,学校的招生做法,和他能够提供给你的教育机会,完全是两回事。做你认为正确的选择就好。不要因为某个人,而选择或放弃某个学校。这个人,这个学长学姐,无论给过你多少帮助,或者让你多么看不上,都不值得为了他而做你自己的选择。 希望你们都能够幸福,是的,幸福,而不是成功,学会让自己幸福的力量,这才是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 by 会员 USLin (2012/3/28 22:31:25)
ziye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今天看到的最好,最有共鸣的话。感谢ziye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