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想问下你了解到最近几届的MIB回国placement,还有我最近感觉2012Fall招生似乎不想前几年门槛那么高了,所以对生源质量有怀疑,亲是怎么看的呢~THX~ 并且share一下我的信息~大部分课程case study形势,对口语水平提高得比较快~study group的组成也非常diversified~ 由于比较倾向读金融专业的原因和对Queen's回国名气的顾虑非常纠结要不要去这家。。~ -- by 会员 clowncish0625 (2012/2/28 21:46:15)
placement的问题请容我问问学校,有消息再po在这个帖子里。 对于扩招的问题,我是这么想的: 在我去年关注这个项目的时候发现班级很小,相应的中国学生也非常之少。之前联系了一个08年去读的师兄,他说他们那一届只有三四个中国学生。我们这一届开始的班级扩大了一些,大概是由原来的40人扩大到90人左右,这90人中包括了其他伙伴学校过来交换的和mib本专业的。首先扩招其实是这两年的一个趋势,如果大家有注意到类似的新闻的话,会知道美国的学校普遍进行了扩招,因为金融危机之后学校得到的补助减少,他们希望用国际学生多付出来的学费来弥补这部分不足。其次,项目扩得起来在另一个方面说明在employer那边的反应不错,并且开始建立起项目的名声。大家都知道,这种泛管理类的master其实都是很新的,如果我没有记错,London Business School的类似项目到现在只开了三年,而Duke的只开了两年,所以一开始的班级都不会太大,学校也在试水。如果反响好的话才会扩大,不然等于给三本的学校发一本的毕业证,活活砸自己的招牌。最后,回想一下大学的班级,我们一个系也有120个人。另外据称为了保证diversity,学校规定每个项目小组一定要包括三个国家的人,所以如果你担心口语无法得到锻炼的话,这个担心也可以打消了。 关于名声,我去年也纠结过一段时间。Queen's的名气是有的,我问过在加拿大读本科的同学,他们都说Queen's是三大学校之一,在加拿大本地的reputation很好。另外我问过当年的职业导师,某外资银行的行长,他说其实在他看来并没有这个问题。其实想想,除了美国的那些特别知名的学校,我们对其他学校的了解有多少呢?像是某个帖子里戏谑的——妈妈说:“达特茅斯学院?怎么听起来像野鸡大学,还是学院,别是个类似于二本的吧?”“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你怎么申请了分校啊,怎么不去主校区?”再举个例子,我以前从来没有关注过欧洲的学校,在选了Mannheim的双学位之后也是惴惴不安的,后来来了德国之后德国同学都说是好选择,因为这个学校的BWL(就是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德国最好的,它的Master in Science在欧洲的reputation都很好。 这些是我的想法。 -- by 会员 Gisele09 (2012/2/28 22:16:41)
基本同意~ Queen's在加拿大的声望很好,白人非常多,亚裔很少,黑人几乎没有~所以不会是“清华”大学。。。(至少了解的本科是这个情况) Mannheim在各种排行榜上BWL专业的排名经常第一。。。很不好进。。。也不好毕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