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佩服楼主的勇气和毅力,不要灰心,他们都还在 - 至少在你的血液里,从来不曾离去。 看到了你的帖子,我想起了自己的经历。从2000年开始,我就在为出国读书做准备,那一年我作为交换学生去了美国。在我很多同学都留下来去读community college或者换个身份留下来的时候,我选择了去申请,并且一定要是名校。考了无数次SAT和TOEFL,结果也只有400+的verbal和永远都上不了250(CBT)的分数。申请的结果可想而知,10个学校,全部ding。 2005年,已经在国内读大学的我又想起来要申请出国。但是不喜欢那个时候的专业,所以打算转去读经济。又开始艰苦的GT准备。大二的暑假上新东方,在没有人的走道上面背红宝,背到自己吐血,发烧,肺炎 - 用于被运回老家疗养。即便这样,上帝又一次跟我开了玩笑,还是400+多的verbal,让我再次放弃了对出国的追求。 2009年,我在一家咨询公司里面。已经有着非常typical的申请背景和良好的材料,还有740+109的分数。信心极度膨胀的我申请了最top的三家学校,全部拿到面试。我想,这次应该成功了,因为拿不到一个offer的可能性只有12.5%(如果每家都是50%的录取概率,且是独立事件)。但是,我非常“幸运”的成为了这1/8。 2010年,我没有reapply,因为我开始考虑出国读书这条路是不是合适我。我暂时放下了一切,真正的去考虑我的兴趣和未来。 2011年,再次申请,因为我知道我的未来不仅仅在中国,应该在一个广阔的平台上得以施展。当然,这次申请了更多的学校。虽然,在第一轮也拿到了申请四家其中的三家,但是两个rejection和一个WL的结果让我再次怀疑我对于出国的追求。但是,这次的怀疑更加短暂,我已经决定了加入Round2申请的队伍,更大家一起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 讲了这么多,有几点是我体会到的,希望能够跟你分享: 1)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申请路上很艰辛,就算再有毅力,没有一个好的身体肯定无法坚持。这点我在05年肺炎之后就感受到了,所以今天我还可以继续。 2)要注意自己的目标:我们申请的目的不是去读一个学校或者拿到一个学位,而是真正的为了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为了把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相结合起来。所以在任何时候,要问问自己是不是一定要今年走,明年行不行?再工作几年行不行?我十年都等了,何况这一年呢。 3)要注意跟家人的感受:我们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所有真正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人都在看着我们,不要让他们伤心。这也是一个成年人的责任。 的确,我还没有机会拿出一个耀眼的offer来证明这条路是行的通的。我只是想跟你分享一下一个坚持了11年的人的心路历程,希望可以能够给你一丝勇气。 祝好 -- by 会员 jasonzun (2011/12/22 19:48:17)
大家都不容易!你也很辛苦。看了大家的回帖觉得心情平复了很多,出了超级大牛,每个人都是拼命努力才有的结果!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