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332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国外就业竞争的一个很中庸的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1:0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时候,镇中某老湿说,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估计在就业市场上可以略窥一二,基本上,所谓的“好工作“都面临极其恐怖的竞争激烈度。      以我所在城市的建行为例,今年招应届生60个,共收到简历9000份,比例录取比例高达150:1。公务员事业单位就更不用提及了。。。     我想了解的是,和国内相比,国外的竞争程度一般到什么境界?我们暂且不论求职人员素质的不同,如果只考虑求职人头数量和岗位需求比,即供求比的话,呈现怎么样的态势?以国外典型企业四大为例,,供求比会达到什么程度?50:1?200:1?
收藏收藏 收藏收藏
沙发
发表于 2011-11-23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的招聘求职的文化很成熟,很多工作确实很多人想做,但压根没门给你做,只留给关系户,所以从数字来看,竞争比不会过于激烈。
比如高盛,全美应届毕业生一年几百万,很多人想去,但门只开给几个core-school,你简历都丢不进去。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1:16:58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的招聘求职的文化很成熟,很多工作确实很多人想做,但压根没门给你做,只留给关系户,所以从数字来看,竞争比不会过于激烈。比如高盛,全美应届毕业生一年几百万,很多人想去,但门只开给几个core-school,你简历都丢不进去。-- by 会员 happyweiwei (2011/11/23 11:13:00)
我想过这个简历丢不进的情况,所以想讨论下相对中端的工作,比如商业银行,四大,快消等行业。btw,你刚刚说的,全美应届生有几百万?
地板
发表于 2011-11-23 11:18:36 | 只看该作者
and you have to consider the visa thing as well

no PR, some HR just trashes your resume w/o even looking at it
5#
发表于 2011-11-23 11:47:16 | 只看该作者
美国找工作的文化跟中国不同的。

比如你说的八千份简历,你知道那八千个人总共投了多少份简历吗?也许每个人投了几百份。大家丢简历的成本为0,自然显得竞争残酷。

美国就是让你简历丢的不舒服,要多花时间了解该公司,写出像样的cover letter才投出去,所以每个人找工作,一般最多有精力投几十份简历。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1:57:32 | 只看该作者
and you have to consider the visa thing as wellno PR, some HR just trashes your resume w/o even looking at it-- by 会员 cheesyheart (2011/11/23 11:18:36)
it we narrow dawn to the pool of pr,what's the competition intensity?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2:01:42 | 只看该作者
美国找工作的文化跟中国不同的。比如你说的八千份简历,你知道那八千个人总共投了多少份简历吗?也许每个人投了几百份。大家丢简历的成本为0,自然显得竞争残酷。美国就是让你简历丢的不舒服,要多花时间了解该公司,写出像样的cover letter才投出去,所以每个人找工作,一般最多有精力投几十份简历。-- by 会员 happyweiwei (2011/11/23 11:47:16)
caid丢简历成本。。。很棒的思维,联想到考试重点menu cost theory。简历成本造成了前期的自然筛选,所以相对避免了不理性的竞争态势
8#
发表于 2011-11-23 12:05:04 | 只看该作者
当年录取到建总行,我们业务序列招了37个人,共收到申请17万份

计算机岗位招了109个人,共收到申请7400余份

所以老话说的好,还是要学技术,没技术,就是个p
9#
发表于 2011-11-23 12:07:11 | 只看该作者
and you have to consider the visa thing as wellno PR, some HR just trashes your resume w/o even looking at it-- by 会员 cheesyheart (2011/11/23 11:18:36)
it we narrow dawn to the pool of pr,what's the competition intensity?
-- by 会员 jlb113311 (2011/11/23 11:57:32)



of course lower competition. significantly lower
问题是中国人在美国工作,没有语言优势与文化优势,一个同样的工作和美国人,需在别的地方与众不同或特别突出才行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2:15:01 | 只看该作者
当年录取到建总行,我们业务序列招了37个人,共收到申请17万份计算机岗位招了109个人,共收到申请7400余份所以老话说的好,还是要学技术,没技术,就是个p-- by 会员 乔木 (2011/11/23 12:05:04)
完全同意你的观点。。。计算机在工科里已经算是泡沫专业了,但相对商科而言,还是相对理性了些。。。。17万份简历。。。。。。我现在相信某人的话了,对于一个清华学生而言,进四大银行总行(非技术部门),难度大于进北京的投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NTU MBA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9-8 06:52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