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些回帖,想必此贴又会成为CD上非主流的热帖之一啦。 单从东北大学VS.外交部来看,答案是比较明了的。实质是“体制外”的高风险选择VS."体制内"的低风险选择。但排除这“风险”因素,个人觉得此问题是取决于LZ对未来生活的选择。不关乎对错,只在于追求。 我正出自那个所谓“外交官摇篮”的学校,校内网每天的更新近一半来自我的“外交部”的同学们。不过他们都是涉外部门的,除了语言和外派国家不同,升迁和发展是相似的路径。其次是“商务部”的同学们,欧洲司,亚洲司,WTO司...所谓“干一行厌一行”,他们的抱怨不亚于其他行业的同学,至于抱怨什么就得另说了。但我认为他们抱怨的那部分内容是你这份工作恰能避免的,但与此同时你想在外交部这个机构里寻求发展也更为困难。 推荐你看南方周末最近一刊的头版:年轻人,到“体制中”去。全文客观地描述了“体制”内外同龄人的生活状态,相信看过会有启发。简单点说,体制内外非权力/利益集中的部门(指除国资委发改委等等内有审核权力的部门,和投行基金等核心部门)都满足不了你短期致富,买房,投资的需求。但“体制内”能带给你稳定和安全感,同时工作强度会比外企好一些(虽不尽然)。但你如果有野心和闯劲,那么呆在体制内,一眼望到头就会是一种折磨了。而且“体质内”进去难,出来也不容易。除非你待对了地方,待够了时间,带着人脉进入企业或自己创业,否则除了消磨掉的魄力和增长的年龄,你不会有其他变化,更不用说职业技术上的任何长进。 那么出国就是一条光明的路吗?有点思考和常识的人马上就会说“显然不是”。这个不用多说了,近几天留学回国人员的就业数据可见一斑。我都不愿用“海归”这个词了,事实上这个词更是指向那些在国外学习并就业,直至工作5年甚至10年以上奋斗至中层管理人员的人们。中国人多,大学生多,北京上海这种地方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其次不缺的是“有背景”的“人才”,同样不缺的是“海外名校”的“有背景”的“人才”。 所以理性点看,出去读个好学校不错。尤其在运气好有个好家境的情况下:感受一下世界一流的教育,不用考研拿一个硕士文凭回来,开阔一下视野,顺便提高了英语。但回国后,放平心态,从零开始。当然有志于留在国外未来成为真正的“海归”甚至“海不归”的另当别论,那也会是另外一番风景和考验。 自毕业以来,工作以来,准备出国以来,思考了很多类似的问题,一张贴远远不够放下这些想法。我总结一下上面的思路:无论你追求是安稳还是卓越,留在国内或出国都有其生存和发展的道路。留在国内,外交部财务部门的职位更偏向于安稳。若出国,东北大学的文凭无论对于回国还在留在国外都不给力。如果你追求年轻的一搏,则需要一个强大的学校和专业录取你。以上言论均不考虑性别因素。 -- by 会员 carolballack (2011/3/6 22:05:52)
你真是太好了~~写那么多~~确实。自从面试以后一直在想这些问题。我妈妈完全倾向外交部,毕竟是母亲,担心女儿在外面上学会吃苦什么的。我爸爸就倾向出国,觉得锻炼一下,开阔一下视野比较好。我自己就一直在考虑各种问题。其实老实讲,于我个人而言,出国和工作都是好的。哎呀我都语无伦次了。。可见我多纠结。。。非常感谢你的回帖!!!祝你一切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