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邊寫一下心得鼓勵一下純工程師背景的人. 我的背景如下:
男31歲
台灣私立大學資訊工程學士
美國賓州大學資訊工程碩士
WE1: 軟體公司Software Engineer一年半
WE2: 金融公司IT部門Analyst Developer兩年半
WE3: 媒體公司IT部門Senior Software Engineer兩年
光看背景就知道我on paper暴露了工程師申請者幾大罩門:
1) 大齡
2) 亞州男性
3) 光看職位感覺都是純寫程式
4) 一路從就學到工作經驗都是 - 理工, 理工, 理工!
今年的申請結果拿到了Stern, McCombs的offer, 其中Stern給了幾乎是第一年全獎的獎學金. Wharton拿到了面試, Kellogg被waitlist. 說出來是希望相似背景的工程是可以得到一些鼓勵. 我的建議是, 與其哀怨咱們的劣勢, 不如專著於sell我們的優點. 小弟獻醜提供以下我申請時採取的策略:
1) 其實工程背景是一種優勢. 只要GMAT考高(工程師應該不難)就不用像其他背景的人要花費力氣表現quant ability. 留下來的空間只要focus在盡情發揮自己的soft/leadership/teamwork skills就好了.
2) 想想看, IT背景的人跟Consultant很像, 會接觸到多元的project跟產業. 我的essay裡面不停的強調我跨領域(金融,媒體,科技)可以為class帶來很寶貴的perspective.
3) 工程師的title一般都較難看出明顯的career progression. 但是這樣反而可凸顯如何在manage project的時候如何管理跟說服比自己資深的同儕. 我一個朋友說得很好, 其實管理屬下很簡單, 叫他做事就好了, 挑戰比較大的是去說服比自己資深或是職位更高的同事.
4) 根據我念書跟工作後面識別人的經驗, 坦白來講, 很多工程師真的個性很古怪, 有時候我覺得只要個性正常的工程師去面試就很容易stand out了. 不用像其他教會講話的pool要更有魅力+能言善道.
最後我想說的是, 如果你深信自己是個唸MBA的料, 那麼就算你是工程師你也會申請得到the bschool of your dreams. 共勉之!
-- by 会员 csbowow (2011/4/20 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