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这些美国的VP MD是不是UR这个级别的。。。如果LZ是COLUMBIA VS LSE。。那应该是COLUMBIA 占优。。。但问题是UR。。。
-- by 会员 蒙太奇 (2011/2/16 10:14:06)
说得也有道理,但与其说学校的级别重要不如说工作经历更重要,他们不都是TOP10或TOP20的学校,但都有solid work experience in the U.S.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UR由于地理位置不佳确实在找工作时会吃亏。举个活生生的例子,我大学同系的同学有两个去了纽约的Burach和PACE,另两个去了威斯康辛麦迪逊,UIUC,都学会计,申请的背景也是后者好于前者。今年都要毕业,纽约的两个都留在了美国,一个去了安永,还有一个去了一家500强做财务分析培训生,而后者由于地理位置不佳麦迪逊的回了BJ的PWC,UIUC的坚持要留美又申请读了个金融。如果从职业发展角度看,前者显然已占据制高点。所以无论选择UR或LSE,我认为在当地找到工作的概率应放在第一位考虑,除非一心想回国。美国一直以来作为商科首选还有一个原因,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在中国的商业合作显然比英国更广更深,即使能进类似顶尖投行这样机构的人才是凤毛麟角,美国公司在国内提供给归国人才的机会数量也远比其他国家多得多,这一点相信工作过的人体会会更深。这就是为什么猎头市场上对留美背景人才的认同度普遍较高。事实上UR和LSE的选择不如想象的一目了然,而是涉及长远职业发展的博弈。即使LSE是一些投行和英资机构的target school,那你有多大把握是那个target person。如果不幸在最激烈的竞争中淘汰,退路是什么,剩下的机会有哪些?个人的想法是,LSE在竞争顶尖机构有压倒性优势,但去掉宝塔尖,UR的路会更宽。LZ自酌。
问题是。。。这些美国的VP MD是不是UR这个级别的。。。如果LZ是COLUMBIA VS LSE。。那应该是COLUMBIA 占优。。。但问题是UR。。。
-- by 会员 蒙太奇 (2011/2/16 10:14:06)
说得也有道理,但与其说学校的级别重要不如说工作经历更重要,他们不都是TOP10或TOP20的学校,但都有solid work experience in the U.S.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UR由于地理位置不佳确实在找工作时会吃亏。举个活生生的例子,我大学同系的同学有两个去了纽约的Burach和PACE,另两个去了威斯康辛麦迪逊,UIUC,都学会计,申请的背景也是后者好于前者。今年都要毕业,纽约的两个都留在了美国,一个去了安永,还有一个去了一家500强做财务分析培训生,而后者由于地理位置不佳麦迪逊的回了BJ的PWC,UIUC的坚持要留美又申请读了个金融。如果从职业发展角度看,前者显然已占据制高点。所以无论选择UR或LSE,我认为在当地找到工作的概率应放在第一位考虑,除非一心想回国。美国一直以来作为商科首选还有一个原因,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在中国的商业合作显然比英国更广更深,即使能进类似顶尖投行这样机构的人才是凤毛麟角,美国公司在国内提供给归国人才的机会数量也远比其他国家多得多,这一点相信工作过的人体会会更深。这就是为什么猎头市场上对留美背景人才的认同度普遍较高。事实上UR和LSE的选择不如想象的一目了然,而是涉及长远职业发展的博弈。即使LSE是一些投行和英资机构的target school,那你有多大把握是那个target person。如果不幸在最激烈的竞争中淘汰,退路是什么,剩下的机会有哪些?个人的想法是,LSE在竞争顶尖机构有压倒性优势,但去掉宝塔尖,UR的路会更宽。LZ自酌。
问题是。。。这些美国的VP MD是不是UR这个级别的。。。如果LZ是COLUMBIA VS LSE。。那应该是COLUMBIA 占优。。。但问题是UR。。。
-- by 会员 蒙太奇 (2011/2/16 10:14:06)
说得也有道理,但与其说学校的级别重要不如说工作经历更重要,他们不都是TOP10或TOP20的学校,但都有solid work experience in the U.S.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UR由于地理位置不佳确实在找工作时会吃亏。举个活生生的例子,我大学同系的同学有两个去了纽约的Burach和PACE,另两个去了威斯康辛麦迪逊,UIUC,都学会计,申请的背景也是后者好于前者。今年都要毕业,纽约的两个都留在了美国,一个去了安永,还有一个去了一家500强做财务分析培训生,而后者由于地理位置不佳麦迪逊的回了BJ的PWC,UIUC的坚持要留美又申请读了个金融。如果从职业发展角度看,前者显然已占据制高点。所以无论选择UR或LSE,我认为在当地找到工作的概率应放在第一位考虑,除非一心想回国。美国一直以来作为商科首选还有一个原因,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在中国的商业合作显然比英国更广更深,即使能进类似顶尖投行这样机构的人才是凤毛麟角,美国公司在国内提供给归国人才的机会数量也远比其他国家多得多,这一点相信工作过的人体会会更深。这就是为什么猎头市场上对留美背景人才的认同度普遍较高。事实上UR和LSE的选择不如想象的一目了然,而是涉及长远职业发展的博弈。即使LSE是一些投行和英资机构的target school,那你有多大把握是那个target person。如果不幸在最激烈的竞争中淘汰,退路是什么,剩下的机会有哪些?个人的想法是,LSE在竞争顶尖机构有压倒性优势,但去掉宝塔尖,UR的路会更宽。LZ自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