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boweiiv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在准备中欧, 长江, 有些感受与前人不符, 欢迎有过来人指教!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1-1-7 18:22:15 | 只看该作者
建议楼主实地考察。
如果到长江北京校区,我们10的同学都很乐意为你解答任何问题。

也可以加我MSN Cindymi(A) hotmail.com
12#
发表于 2011-1-8 21:27:13 | 只看该作者
同意Tommy的看法。另外提一点,政府支持ceibs的力度会大很多,你可以上ceibs的网站上看一看他的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团队。长江的院长项兵以前是中欧的老师。
13#
发表于 2011-1-25 17:03:56 | 只看该作者
建议楼主还是找两个学校的学生大使聊聊吧
14#
发表于 2011-1-25 18:20:5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为什么不试试北大国际bimba呢?这也是国内一所非常好的商学院,属于体制外的,只要gmat成绩,不用参加联考。林毅夫先生创立的,依托于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这么雄厚的实力,可不是一般的院校能比的。建议你可以联系一下BIMBA的招生人员,或看看BIMBA的答疑帖,会有更多的了解。多一个分选择,也就多一份机会。


正在紧锣密鼓的申请中欧和长江中, 也在不少的帖子驻足过, 抛开两者谁优谁劣不予讨论 (因为其实都很优秀, 能申请到之一就OK了),
很多人谈到的一点是, 感觉整个申请过程中, 长江要更加的人性化, 体贴; 中欧可能由于申请人数众多, 比较难以顾及多少有些不是那么体贴.

而实际上从12月有了GMAT成绩到现在的接触过程中, 在2个学校的"校友答疑"贴都有留同样内容的言, 而且跟两个学校招生办的人都
有过不只1轮的电话沟通, 明显的感觉中欧的朋友们要更加的热情, 而长江的朋友们好像对我这样来自西南边陲的学生兴趣不是那么浓厚,
交谈过程中比较多官方的用辞. 不知道何解!

不知道是现在两个学校的校友风格, 招生风格有所改变, 还是确实对某些区域的人确实存在各自的喜好问题, 我的感受与大多数人相异.
这对我申请两个学校的期望多少都产生了些影响. 希望哪位过来人可以给谈谈看, 如果看待如何看待我所遇到的情况, 谢谢!

再次声明, 对2所学校都是尊重的, 而且一同递交的申请材料, 绝对没有挑起事端的意图!

谢谢
-- by 会员 boweiivan (2011/1/5 18:33:14)

15#
发表于 2011-1-25 20:29:23 | 只看该作者
贴一点个人的观点,大家参考下,记着只是参考下,嘿嘿
    知名度。CK和CEIBS两所学校都致力于成为顶级的商学院,师资上都是世界级的,但由于发展年限不同(CK 8年,而CEIBS16年),使得在MBA这个圈子里,CEIBS更得到认可。所以短期而言,CEIBS贴牌增值较大
    校友网络。CK每一年招收60个MBA,8年也就是有近500个MBA校友,CEIBS每年180个,16年的历史,MBA校友大约为3000人,这一点上而言CEIBS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有较丰富的校友资源。当然CK别具特色的EMBA的导师制度会给MBA校友网络增值不少。
    同学资源。CK的外籍学生比例大约为28%,CEIBS为36%,在比例上CEIBS大于CK,实际数量上CEIBS更是占绝对优势,所以CEIBS更加的国际化。另外CK 3年工作年限以内的比例上只有11%,6~7人,而CEIBS比例为24.5%,所以相对而言CEIBS的同学较年轻,有活力但可能缺少经验,CK则可能更加成熟。
    地理位置。CK在北京,CEIBS在上海。无论是各大IB还是consulting公司在这两个地方几乎都有分公司,当然不同公司在各个地方的侧重点会有适当差别。对个人而言喜欢哪里和希望在哪里发展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机会成本,CK为一年的项目,而CEIBS为一年半,所以CK在这点上比较实惠,但可能会被质疑教学质量(逼近只有一年)。
-- by 会员 tommy8163 (2011/1/6 21:52:36)



我更看好CK。两校定位不同,现在CK迁都北京后差异化就更明确了。中欧的毕业生多去外企,CK则会更侧重本土企业。EMBA的校友网络比较强大,多为本土大企业家。从长远看,在民营大企业任职发展空间会更大。当时没选CK,心中一直甚是遗憾啊。
16#
发表于 2011-1-25 22:12:52 | 只看该作者
不同意irai524的看法。本土企业和民营企业有几家愿意付高薪水请mba?emba校友网络是有钱人的游戏,对读mba的同学用处不大。
17#
发表于 2011-1-25 23:06:57 | 只看该作者
CK EMBA的校友网络非常强大,学校也在尽力帮我们建立沟通平台,今天我们每4~5个学生有一个在读的EMBA或者CEO班的前辈作为我们的导师,其中不仅有民企,国企的老总,也有大牌PE,IBD的高管。和他们的沟通交流最起码能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商业社会(个人认为相当重要,business sense is No 1),也有助于让我们认识自己的定位。当然,是否能很好使用EMBA平台,更多的是看每个人的努力,但最起码这扇门已经打开了。
18#
发表于 2011-1-26 01:15:50 | 只看该作者
CKGSB also has many professors in the industry.
this year, Professor Zhang Feng took one MBA student as an intern in Jiashi Mutual Fund.
Professor Liu Jin also hired a few MBA students in his financial consulting company.

With UBS and Nomura managing directors Ouyang Hui and He Hua, we should see more openings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19#
发表于 2011-1-26 01:19:30 | 只看该作者
贴一点个人的观点,大家参考下,记着只是参考下,嘿嘿
    知名度。CK和CEIBS两所学校都致力于成为顶级的商学院,师资上都是世界级的,但由于发展年限不同(CK 8年,而CEIBS16年),使得在MBA这个圈子里,CEIBS更得到认可。所以短期而言,CEIBS贴牌增值较大
    校友网络。CK每一年招收60个MBA,8年也就是有近500个MBA校友,CEIBS每年180个,16年的历史,MBA校友大约为3000人,这一点上而言CEIBS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有较丰富的校友资源。当然CK别具特色的EMBA的导师制度会给MBA校友网络增值不少。
    同学资源。CK的外籍学生比例大约为28%,CEIBS为36%,在比例上CEIBS大于CK,实际数量上CEIBS更是占绝对优势,所以CEIBS更加的国际化。另外CK 3年工作年限以内的比例上只有11%,6~7人,而CEIBS比例为24.5%,所以相对而言CEIBS的同学较年轻,有活力但可能缺少经验,CK则可能更加成熟。
    地理位置。CK在北京,CEIBS在上海。无论是各大IB还是consulting公司在这两个地方几乎都有分公司,当然不同公司在各个地方的侧重点会有适当差别。对个人而言喜欢哪里和希望在哪里发展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机会成本,CK为一年的项目,而CEIBS为一年半,所以CK在这点上比较实惠,但可能会被质疑教学质量(逼近只有一年)。
-- by 会员 tommy8163 (2011/1/6 21:52:36)



中欧的师资要弱于长江和高金, 但要高过北清交复.
20#
发表于 2011-1-26 11:33:21 | 只看该作者
good information for me 谢谢楼主和楼上的答复,很有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2-8 15:4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