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非理性骂校帖时不时的被挖出,对新人的选校产生很大影响。于是水一个,发布这篇帖子。 目的只是想还Master版一点理性,并无针对某人某校的意图。 老面孔应该清楚我是个DIY申请者而不是什么中介或者什么托,新面孔看过我的申请总结帖后这个结论应该也不难得出。 我和IIT 没有任何瓜葛:[ 以下稍微strengthen 下] 1 、最后我去了RIT ,我不是IIT 学生。2 、本科非商学,Stuart 商学院里没有同学。我和那位william1986 同学没有任何利益冲突[ 以下稍微strengthen 下] 他发那帖之后的第三天我才决定申请IIT 。
看完声明还怀疑我动机的TX可以不用往下看了。 Let’s go:
以下是文章1中比较有价值的回复中(筛选带有主观性,完整的回复还请见原帖)。希望小白们多看看回复帖,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全面的信息:
文章2的另一当事人:
我其实本来一直不想怎么说话的,我是那个被他抨击的女生,我不想再引起无谓的纠纷了,LZ的一些事情,我也不说了,因为没有必要。我之所以还来,是因为BLOG这几天的访问量很多来自豆瓣的帖子,那个是我的私人BLOG,这样多少我有点不舒服。
只是想说明一点,第一,很多当年高考没有去到他所谓名校的人,有可能只是一时失手,当年我的高考分数,暨南大学,华南理工都是够的,不过可惜,因为填报志愿的问题,我顿时成了他眼中被鄙视的垃圾。我承认当年高考差1,2分的失利让我自己都还有名校情结,不过就是因为当时跌倒第四志愿,我突然看清了,把自己的心态放的更好了,你可以继续说华南农业大学怎么差劲,但是在那里的四年带给我很多好朋友很多回忆,我学到很多东西。所以请你不要再拿别人的母校说事。其实你自己当年在Qzone里面写的文章,你当年进上财的时候,根本就是不屑上财的,你把它踩的很低,可是现在上财又是你的骄傲了。。。
第二我没有抨击过他的个人,但是我看到了他很多对我抨击的话,我都不想再回应了,不过我谢谢网友们,至少很多都还是有雪亮的眼睛,CD上还有另外一篇帖子,不知道是不是你的朋友或你的马甲,但是说我:“就是一个垃圾,只能在美国毕业之后嫁个小酒鬼”是真的有点过分了吧。
第三,IIT的MSF,有复旦的,武大的,南大的,来IIT的也有北大的,我没有听他们说过人家本科学校怎么差劲。
至于你说IIT的话,我只能说各人有各人的意见,你是什么人,你身边就会聚集怎样的朋友,我现在觉得挺高兴的,在IIT的市场专业,因为我身边的朋友,我都很喜欢他们。虽然肯定也会有些不好的人,不过你的朋友,你的生活,你的一切都是你自己决定的。我来之前也很失落,不过来了之后,至少目前而已,我觉得,我在IIT的所获是值得的。当然,这些是看个人的,也许可能我当年是个“烂校”....
至于LZ口口声声挂在嘴里转学成功的那几个哥们,两个都是我市场专业的同学,他们的说法是,跟你不太熟。常亮是个好人,也是挺有能力的人,他可以去宾大我们都为他开心,虽然这个学期,他几乎所有的小组作业都没有做太多事,都在考英语了,不过,我们专业的人真的为他有了更好的学校而开心。至于你帖子里说到的那个昆明理工,你BS人家学校出身的人,他是我在芝加哥最好的朋友之一,虽然人家是昆明理工,可是当年他是CCTV英语演讲比赛云南省的代表选手。
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LZ在IIT的名声已经很响亮了。
美国经济状况现在就这样,商学院找不找到工作是看自己的了,理工科的好像都还行,作为一个CDER,作为我们那年XBI的一个小小成员之一,我只是希望,大家留学之前,都考虑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你决定出国是为了逃避暂时的就业?是为了学东西,开眼界?还是其他。。。这条路不是那么轻松的,可是如果这是你真正想要的,那就义无反顾吧。 至于IIT,其实他被骂的最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录取了太多的中国人。。。。。那是不是IIT如果明天不录取那么多中国人,他就突然档次提高了??日本人,韩国人,甚至我们大家都BS的印度人,出门在外都是很团结的.................but中国人眼里,只要多中国人的学校就是水校了............
上次有个CS的女生突然加了我,把你另外一个豆瓣上的帖子发给我看,依然是骂我的,我笑笑说我已经知道了,你在校内也发过那篇骂我的贴吧。如果没记错,那篇她是这么回复你的,真正的有理想的有志青年,是不会被人随便误导的。我从来没有说过IIT多好多好,不过,真希望你看看我BLOG的第一篇文章,那里我们院长会告诉你,人的一辈子,要学会感恩,有时要带着欣赏跟积极的眼光去看世界。当然,你不会屑于看华农老师的文章的。
我衷心希望,所有的CDER都可以去到好的学校。
LZ,你要去 USC了,麻烦你就放过我,OK ?我惹不起你。。。。谢谢。。。这是我最后一次回应你。
看到很多人关心depaul,说说吧,depaul在chicago的商科声誉还算不错,不过它的声誉也比较local,但是如果你要在chicago当地找工作也还可以的.....depaul的MBA不错,相对白人也比较多,它们不是算学分制,是quarter制,depaul的录取,主要是对GT的分数卡的比较严,比如T的单项分,GMAT的语文部分的分数。depaul的学分好像是800多一个学分,不过它的学分数比较多。其实local来说,loyola的好像也还是可以的。至于IIT,我就不说了,免得william同学又说我误导青年了。 -- by 会员 beforelq (2009/12/15 11:33:03)
不好意思又要把帖子的翻出来,LZ是我在IIT的同学,我一直都有关注他在豆瓣写的东西,一直没说什么。我也是到今天才确定他骂的人是谁,也是我朋友,一个很NICE,很出色的MM。 (我不知道LZ跟他骂的那几个人有多熟,不过我敢肯定的是他没有我和他们熟,略知一二,就背后骂人,非君子所为)。
前提 我先声明我没有要去为IIT讨回公道,没有要准备大说特说IIT到底有多好。 anyway,我只是想说一下自己的感受,自己身为IIT学生,以及认识LZ博文中那几个人。我算是很早就认识LZ,刚开始觉得他挺风趣,也挺聊得来,印象中他很多话,真的很多话,每天说个不停,可是后来慢慢的我也感觉到他突然改变了,现在我才知道他可能那时候准备转学的事情,还有一些烦心事。他给我的感觉是,有点愤青,当我知道他在网上大骂IIT还有他身边的同学时,我很庆幸,我不是被骂的对象,我只记得那时看完他写的东西时,出了一把冷汗,幸亏我平时对他还不错,也没有表现太狂,现在回想起来身边有个这样的人真的很可怕。
LZ骂的人我都认识,而且关系还不错。我承认,那些人是曾经做过那样的事,当然有被他夸大的现象。 他说考试作弊的女生,个人感觉还是很优秀的,人家西南财大,本科学法兼修金融,还是比较有上进心的。至于她说的自己作弊多厉害,我当时也在场,是的,她说过,而且都是开开玩笑罢了,人家根本不认识你,你有必要这样在背后捅人一刀么。中国人之间这样 相互谩骂,自己想想是件多羞耻的事,你怎么就不骂骂外国人呢?米国人都是神么?考试就不作弊么?我前几天刚考完一科,旁边那个米国GG就一直在作弊。 至于LZ口中那个很狂的ZYR,我也承认他为人是比较狂,说话也很直白,可是我打心里的认为他是个优秀的人才,LZ说IIT中国人多,你照样的平实扎堆中国人,我看ZYR平时都是跟外国人呆一起,楼主啊,有些事情是自己争取机会的,想跟米国人多沟通,是自己去找机会的,不是坐在那里,等着周围都是米国人围着你转的,你根本就没资格评论别人。
上学期刚开学,我确实觉得有点失望,IIT第一学期的课程有点不太实用(表面看来),中国人也多。不过到了第二个学期,我才知道那些事基础课,现在才真的能学点金融的东西,(很可惜LZ已经转走了),教授也很NICE很优秀,很多时候学习都是看个人的。 而楼主就是完全归于周围的环境。 有一丁点能力就觉得自己很牛,在背后谩骂别人,人品都哪去了。还有那些跟帖子的人,别胡乱吹捧一个人,自己有点思想,凡是要亲身经历了才有发言权。
最后想说,认识这样一个同学,我感到很羞耻,也许我没你优秀,成绩没你好,没你聪明。可是,我知道怎么去尊重别人。也请那些盲目跟帖的同学,没以为LZ说什么就是真的,自己有点判断能力。来不来IIT,是你自己的选择,而且是各方面的综合选择。 -- by 会员 shuwanna (2010/3/29 7:13:28)
晕,好久没来Master版了,一上来看见自己的学校的帖子被“蹭”的顶在最前面……
我想说,这个帖子发在其他什么地方都可以,不应该发在CD上,因为这帖子里面有太多的情绪化的东西,有些话缺乏考证,有些话断章取义,这点楼主自己一定非常清楚,而很可能有人因为这样一个情绪化的文章改变了自己的选校计划,因为自己的一时之气而提供给别人错误的讯息,尤其是在出国这样的关键事情上,是不道德的
这个帖子有价值的地方是他体现了出国前的期望和出国后现实的落差,而这样的落差不是IIT商学院独有!
至于IIT,我的经验是如果你给自己的定位是risk management, programing和FE,那么这里的专业课是不错的,可以学到你想学的东西,建议waive掉一些基础课(waive不是那么容易的,取决于背景,技巧,甚至胆量……),第二学期必须修524,第三学期选专业课甚至一些数学院的课,最终的机会不低(risk management的课很好,但是由于这样的工作本身要求比较高,找工作相对困难不少)。如果定位是公司金融,投资,那么这些都不是很数理方向,只要不是来自牛校,我们中国人找工作都挺困难。再有,托福不足100是要强制修语言课的,但是即便如此,也可以在开学一周申请waive,我是08级的,被waive的概率挺高的,可惜我当时不知道,雅思7分继续很high的上语言课……
LZ已经走了快半年了,不知是否可以心平气和的交流一下成功转校的经验,这才是造福于CDer的好事啊! -- by 会员 ocivv (2010/3/30 7:52:52)
大家说话都和气一点吧,太激动了有时不客观,话多食言还容易伤人。评心而论,像lz说的这种情况在美国很多大学都或多或少存在,转到另一个学校就会很好吗。我能理解lz的心情,感觉lz是个上进心很强的人,但是你不能改变环境。另外我觉得你话说得有点过了,对于外界过于挑剔,可能你对这些不好的东西很敏感。而且你文章里那么多粗口也不应该,毕竟你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啊,情绪激动也不应该是动不动骂骂咧咧的借口。最后,我同意你说的,这些现象就是中国人劣根性的体现,不得不承认,因为你也是中国人。IIT并不是特例,这不是哪个学校独有的,除了Top学校以外都可能存在,希望你平静下来,祝你以后顺心。 -- by 会员 Edward123 (2009/12/14 14:03:36)
额...但是lz这篇文章大笔画描写的都是“人”吧...IIT也挺无辜的... -- by 会员 huliyu123456 (2009/12/14 15:21:47)
IIT 是AD 狂, 这点是大家都知道, 所以lz 去iit 之前应该做好了很多中国人的心理准备了吧?AD 狂+ 中国人多, 自然这个中国人群里里面什么学生都会有, 而且在这样的班级构成中, 是必然会留有一点中国人的作风恶习的这些都是iit 的弊端, 同时也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lz 在去iit 之前没有做好这个心理准备吗?那lz 当初选择去iit 的原因又是什么呢?lz 所描述的问题的确不少, 但是去了第二个同样层次的学校同样项目, 难道这些问题就不会存在吗?莫非真的这个仅是IIT 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当然, 能去更高水平学校, 自然不需要去IIT, 那么如果选校的层次就是在这个范畴里, 有什么选择会比IIT 更好呢?同时, 我曾经看过IIT stuart 的resume book, 里面的学生不是什么超级牛人, 但是都有其可取, 值得学习的地方的http://www.stuart.iit.edu/shared/shared_stuart/documents/SSB_Resume_Book_Spring_2009_WEB_revised3_13_09.pdf 最后谢谢lz 提供对iit 的情况, 我只是想提出一些别的声音, 让大家更好交流了解一下~~  -- by 会员 huliyu123456 (2009/12/14 15:50:38)
还鼓励?让不理智的言行充满这里?
求定位,求的是意见,做决定的还是自己。一个自己申请学校的人,都不自己去做研究,难道就等着别人给你意见,你就照着做?退一万步说,别人给你推荐,你也不去查查什么人给你推荐?看看这些活跃的人是不是值得你信任?如果这种基本判断力都没有,上当应该是早晚的事。
LZ非常明显的不够理智,他的所谓血泪控诉只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当然,我觉得internal voice是很有用的,但是这样的声音,就和每个人都推荐IIT为保底学校,有什么区别?包括他在里面引用所谓国外网站关于BU的论述,那个帖子是很早就有的事了,估计比lz进iit的时间还早。而且里面也不是美国学生否定bu课程和骗钱这种事。如果我没记错,下面有人有很客观的回复。不要以为quantnet就如何,不要觉得global derivative就怎么样,其实和cd没什么本质区别。如果每个人都天天泡quantnet,我想Baruch就真的tier 1了。呵呵,不是说Baruch不好,Baruch是不错,可是他适合每个人吗?有人去研究他的学生是什么背景?有什么共同点?他们的历年就业是什么单位?每天做些什么吗?
我觉得我也激动了,没什么别的意思,觉得这种发泄贴居然这么受拥护,很奇怪。USC会是LZ人生的转折吗?如果USC也让LZ失望了,结果会是如何呢?呵呵 -- by 会员 oops4211 (2009/12/14 20:36:41)
也来继续跟帖.其实lz接触些学校的不好是好事,让大家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但做法却有些过于偏激了。一个学校存在都有它的理由。总会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差。出国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家都经历了困难,都在努力着。当然我们也要承认人与人的不同。我学校来一些年轻小孩时,虽然跟他们接触后发现都是明显的“富二代”典型,但还是尽量帮助他们,因为大家都不容易。尤其是你在美国待久了,发现身边的白人都对你有歧视的眼光时,你不觉得更应该大家团结些么?一些经历让我也知道一些学校的不好,但那学校总有value的地方,关键看你能否去发现,体会了。 有点“语无伦次”,大概就那个意思了,呵呵。也真心希望lz在usc能做出一番事业~加油~ -- by 会员 liubin1987 (2009/12/15 16:52:08)
排一个~
说实话到了米国的最大感受是学校和城市融为一体 我是在一州立大学 它的一举一动就是整个城市二十多万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虽说学校排名连年下滑 但是这里的人对于学校的热爱从未消退 国内的大学 即便清北 在这方面也是远远逊色
人在哪里 就要以感恩之心去体验生活 据我认识的那些美国人 说起各自的学校都是“非常非常好 只比IVY稍稍弱一些” 没有对所在集体的自豪感 那和不爱自己没什么区别 -- by 会员 maurise (2010/3/29 9:37: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