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边说到平庸,我也是这里讲的平庸的人之一,呵呵。我这帖子纯粹是找扁,得罪很多人,好在大家比较宽容,没说明白,抱歉。见过一些牛人简历,自己差距还是满大的,不少甚至从小学开始就是金光闪闪,一路直上。用我同学的一句话:我们这些来读MBA的人都是有缺陷的,呵呵。比如我们当初有不少是因为想去欧美被拒签,以前基本没考虑过在国内读商学院,那时亚洲好些的商学院排名在4、50名的样子。他本人也毕业于名校,来长江前是全球一家顶尖公司的优秀员工,现在做VC很成功。 这里不是自我贬低,也不是想贬低别人,人的际遇不同,发展路径不同。每个人追求也不同,经常遇到非常优秀的人没有事业上很高的愿望,觉得衣食无忧就行了,或者喜欢某种自己钟爱的生活方式,对钱欲望不高,什么投行不投行的根本没兴趣。现在越来越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很重要,我以前学过一段时间哲学,说实话,那段时间是感觉最好、提升最高的,商业基本上去做就会不断提高。商学院的生活对我来讲也很愉快,对于在商场混的人,这段经历很有益处。都经历一下挺好的。 我这里是说和那些从本科(或者24、5岁的硕士,现在可能更多)毕业就去投行、VC/PE的人比,大多MBA如果想一步到位,进入顶级的这些机构还是比较困难的。前几年还好,我们班有几个没有丝毫经验去了非常好的公司。现在越来越倾向于招有类似经验的,销售好些,投行部、研究部、VC/PE,越来越难。可能很多要先去差些的然后再转一步,或者两三步。 MBA学生很优秀,在长江每年也有北清复交背景的,而且还经常有名校的博士,世界500强工作背景。这些人如果以前没有类似经验,想一步到位也不那么容易了。开始去投行的到30岁已经有了5年左右的经验,我们是要和他们竞争。和国外顶尖商学院不太一样,他们很多读商学院前就在顶级投行或咨询公司,我们只是很小的比例,当然和中国经济大环境相关,现在比以前好多了。 找工作运气很重要,其实长江07的很多蛮优秀的,没赶上好时候,哈佛沃顿的就业也远不如其他年份。我现在比较相信命,读商学院我记得最清楚的不是什么战略、金融,而是台湾来的战略学教授说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我一个同事,大学刚毕业来我们公司,开着奔驰,问我想做投资学什么比较好,我把这句话和她说了,接着说,象我们这种命不好的没办法只能读书,象你这样命好的什么也不用学,我们这些读了书就是为你们这些命好的人服务的。从命上讲,我们也是平庸的。不过,我自己也没安于平庸,过去说明不了将来,拉长时间,努力和不努力差距还是很大的,很多经历很难用职位和薪水来衡量,比如我学哲学那段时间我觉得是无价的,带不来什么直接收益,但也不是商学院可以可以给的,当然长江有人文课程。那些先哲给人类的贡献也不是哪个亿万富翁可比的。 大多人讲商学院是锦上添花,但对于象诸如我这样平庸人也许是雪中送炭,虽然这块碳没有让我一下子平步青云但多了很多机会,而对于有些人确实很快就腾飞了,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前两天和一位要入学的校友吃饭,他问我要准备什么,对将来的职业有什么建议,我希望给些具体建议,但想了想,我说你最好先保持开放的心态,向你的同学、教授、校友学习,你会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有很优秀的地方,等提升了以后再定位也不迟,现在任何具体建议都有些早,商学院最大的魅力也许是提供了很多机会,会有些你想象不到的机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4 14:13:4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