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8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惊人发现,听抄是提高听力的一种很低效的方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0:53:00 | 只看该作者

惊人发现,听抄是提高听力的一种很低效的方法!

主张通过“听抄”提高英语水平的最有影响力的人也许就是钟道隆先生了。而自从钟道隆先生在他的“逆向英语学习法”中大力提倡听抄之后,无数的英语老师在课堂上推广“听抄”,把这东西当作不二法门。

注意,我写文章很少评论人,通常我评论的只是观点。(当然,另外一些时候,直接批评人也并非不可以,因为那些人本身就有问题。)钟道隆先生是很令人敬佩的人,而那些在在课堂上强调“听抄”的老师也不是坏人,他们只是没认真想过而已。

有人会说“听抄很有效!我的英语听力就是通过听抄提高的!”这样的时候,他所说的两个命题(因为)1.)“我的英语听力就是通过听抄提高的!”(所以)2.)“听抄很有效!”用因果关系连接起来是并非严谨的。

当我们判断是否可以接受一个因果关系的时候,要先检验因果关系是否足够严密——其实方法实际上也很简单。针对“因为A所以B”这样的因果命题,我们只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甄别就可以:

  1. A不见得是B的原因
  2. A不见得是B唯一的原因
  3. A不见得是B众多原因中最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层面:不能仅仅因为两个事件先后发生,就用“现因后果”来套用因果关系。很小的时候,课本里就讲过不能因为“鸡先叫了,太阳后升了”就认为“太阳升起是因为鸡叫了”——这个好象是老掉牙的例子其实非常精巧。不过,在当前这个因果分析中,此人英语听力提高了,确实不能抹煞“听抄”的作用。

第二个层面:但,问题在于,“听抄”不见得是唯一的原因。成功的原因起码有这么三个:方法、努力、坚持。听抄只不过是方法而已,只有方法,不去努力是不会成功的;努力一阵子也是不行的,要坚持很久才能够成功。在不只一个原因的情况下,只拿出其中某一个原因去陈述因果关系,是不严谨的、混淆视听的。

第三个层面:方法、努力、坚持,这三个基本原因之中,方法是不是最重要的那个呢?如果真的是,比如,从对最终成功的贡献大小去衡量,方法占80%,而努力和坚持总共占20%,那么我们还真的可以四舍五入地说“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方法”——“听力提高了是因为使用了听抄的这个方法”。然而,如若反过来,努力和坚持合起来要占80%的时候,就应该是另外一个结论了。

分析因果关系,很可能是最普遍最重要的逻辑分析过程之一。一点点这方面的训练,会从各个角度改善一个人整个生活质量。这说法实际上一点都不夸张。自我训练也很简单,把以上三条牢牢记在心上,只要肯观察,每天有无数曾经被想当然接受的因果关系等待你用这么简单的三条去分析去判断。只需几天时间就可以获得的因果分析能力会让一个人震惊于身边的人怎么可能如此缺乏判断能力——不信,你就试试看。试一下就能学会的技巧竟然一直被忽略,这个事实本身就已经会让你非常震惊了。让我再夸张一点:拥有这个基本能力和拥有所谓的“慧眼”没什么区别——谢谢我吧,因为我回应了你的要求:“给我给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现在再让我退一步——就算成功的原因之中,方法所占的比例是大部分(假设,仅仅是假设,占80%)。可即便在这种情况之下,是不是只有“听抄”一种方法呢?显然不是。如果是的话,所有成功的人都只能是使用“听抄”这个方法的人——显然也不是。很多人(估算一下就知道应该是大多数)用的是其它的什么方法。比如,我是提倡“跟读”、“朗读”、“背诵”的(详见《新托福听说训练》)。

为什么说“听抄”不如“跟读”有效呢?最根本原因在于,训练过程中的学生必然是“信息不完整”的——比如,词汇量不够多、概念不足够丰富。在这种情况下,“能听懂的只听一遍就够,听不懂的多少遍也死活听不懂。”——很多的时候,只“听清了”是没有用的、写不出来的,因为其中的词、短语、习惯用法不认识、不会写。反复听多少遍都是在浪费时间。有些人主张在“听写之前绝对不能先看文本”——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思考的。

“跟读”为什么更有效率呢?“跟读”之前,要阅读文本,把不认识的词查出来,把读不懂的句子弄清楚[1] 。搞定文本之后,再进行“跟读”;“跟读”许多遍之后,再脱离录音自己独立“朗读”;“朗读”许多遍之后,再“背诵”[2] 。这样的训练方法,会让学生多方面综合提高,不仅仅是听的能力,同时还有说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在这种训练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会潜移默化地大幅度提高;此外,语言使用能力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记忆力——会通过积累而提升,因为人们更容易记住自己说过很多遍、并了解含义的内容(而不是听了很多遍听不明白,写也写不出来的内容)。附加的好处还有很多,比如,跟读过的文本之中曾经的生词早就自然而然地记住了——根本无需什么乱七八糟的背单词方法(诸如谐音记忆法什么的)。

很多次我如此耐心地尝试说服学生弃用“听抄”这个在我看来很落后、很低效的方法,最终并不成功——尽管事实上,无论是谁只要肯运用恰当的因果分析技巧就会得出与我一模一样的结论。很多人并不愿意或者确实不会正确思考,也不知道自己的思考方式不正确,或者也不知道自己的思考方式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我的努力说服当然更多的时候奏效。然而,当我失败的时候达到的最坏结果是我始料不及的。有些学生依然坚持使用“听抄”的方法——注意,他如若真的“坚持”下去,也是好事。因为在英语学习这个领域中,很多的时候即便用错误的方法只要坚持下去也会成功。可是,另外一些学生(数量还挺多)被我说教之后,放弃了“听抄”的同时,却也并不坚持“跟读”、“朗读”及“背诵”——这是最坏的说服结果。有一段时间我因此相当苦闷,感觉自己做错了事情——至少应该算作“好心办了坏事”。后来渐渐释然的原因在于最终想明白这些学生不是被我害的,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做事无法坚持的人,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有“回避困难”的习惯——做事专挑简单的去做,不自觉地回避一切困难的事情,希望困难会被自动解决或者自动消失。比较一下就知道,“听了半天还写不出来”与“怎么读都读不顺”相比,后者挫败感更强——尤其“读”出来还有被身边不知所以然的人嘲笑的风险或必然。

但,自我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认知就是“感觉舒服的通常都是不正确的”——这是我的健身教练告诉我的。身上的肌肉不是每一块儿都在生活中同等频率地用到,于是,有些肌肉比另外一些肌肉更强或者更弱。锻炼的目的只有一个,把弱的练强,把强的练得更强。做一个训练动作的时候,如果感到不太“得紧”,不太舒服,那往往是因为某一块儿弱的肌肉不够强才造成的;而感觉得紧、感觉舒服的做法往往只能造成强的更强、弱的更弱——要命的是,强的不可能独立地不断强下去,因为最终,强的需要那些弱的强起来之后才能在这些曾经弱的肌肉的支持下变得更强。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21:22:00 | 只看该作者
本人非常不提倡听抄,认为虽然可以提高听力,但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效率太低了
板凳
发表于 2009-7-12 16:48:00 | 只看该作者

听写好痛苦啊,,,

换换方法试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所属分类: TOEFL / IELTS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5-11 20:2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