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6月28日,“中欧校友情系当代大学毕业生”企业职位发布及中欧校友论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隆重举行。会上正式发布了1202个面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中欧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教授、副院长张维炯教授倡议广大中欧校友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奇出席会议并致辞,体现了上海市教委对此次活动的高度重视。中欧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在会后的校友论坛上作了专题发言,解析经济结构转型与大学生就业,并与多名行业内资深校友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朱晓明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使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作为培养富有社会责任心的优秀企业家的摇篮,我院于今年5月12日发起了“中欧校友情系当代大学毕业生”系列活动,发动广大校友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自活动开展以来,广大校友纷纷相应母校号召,或献计献策,或提供职位,或进行就业辅导,或发动好友相助,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不仅创出非凡业绩,而且勇担社会责任”的中欧校友风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教授致辞
目前,此次活动招募到的企业岗位招聘信息正在中欧校友论坛的“中欧校友情系当代大学毕业生”系列活动专版上陆续发布。截至6月28日,已有87家校友企业提供针对大学毕业生有效职位1202个。其中上海的企业有62家,相应职位有812个。另外还包括北京、杭州、河南、深圳、贵州等各个省市的职位。中欧校友会同时还通过上海市教委向上海的32所本科院校和32所高职高专的就业指导办公室进行了发布,并在上海市教委就业指导中心网络上和博尔捷人力资源集团的中青就业网上进行发布,以期就业信息更快更好地为大学毕业生所了解。
张维炯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在会上进一步向广大中欧校友发出倡议:积极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与就业形势,以中欧人的责任感和价值观自勉自律,主动出击,化危机为机遇,积极制定并开展人才引进及培养计划,抓住机会发掘人才,把握机会储备人才。利用一切条件增设就业岗位,广纳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并积极为各类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见习和培训机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奇用“雪中送炭”来形容中欧校友为缓解就业难题所作出的努力。他指出,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之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作为国内著名的企业家摇篮,以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学院之一,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中欧校友主动肩负起社会责任,为国家分忧解难,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和就业指导,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对各位中欧校友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奇致辞
中欧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在会上作了题为“经济结构变化与就业”的专题演讲。他指出,就业问题是我国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其根源在于我国经济结构的失衡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若不及时调整,可持续复苏就只是一句空话。他进一步强调,服务行业是未来就业的最大希望。随着经济增长,服务业的需求大大增加,不仅自身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也有赖于服务业的支持。金融、电信、交通、物流、医疗、媒体等现代服务行业都存在极大的发展余地和就业空间。然而我国服务业长期落后,其原因在于行业管制和增值税的征收。因此,政府应放松服务业管制,消除垄断,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资源的自由流动,创造投资和就业机会。

中欧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在会上发表演讲
会后,许小年教授与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会长顾家栋、人民日报主任记者谢卫群、博尔捷人力资源集团副总裁袁伟江、中智人才评鉴中心总经理王旭等行业内资深校友举行了圆桌会议,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出谋献策。

中欧校友圆桌会议
发挥桥梁作用 追求双赢局面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情况不容乐观。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奇指出,2009年上海高校共有毕业生15.8万人,比2008年增加0.9万人,增幅为6%。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数量同比下降20%左右,由于上海地区经济结构与全球经济的联系较为紧密,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大,部分上海的财经金融类、外语外贸类高校和专业的毕业生需求数量的下降幅度甚至达到了30%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王奇副主任同时指出,截至6月20日,上海市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已实现了今年年初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出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就业率达到百分之七十的工作目标,但仍有近三成的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
“中欧校友情系当代大学生”活动发起后,不断有校友响应母校号召,创造各类型岗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大学生就业。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中欧EMBA07级校友邵晓峰表示,网络服务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企业在经济寒冬中更需要变危机为机遇,发挥行业优势,发展自身实力,大力挖掘人才。此次活动中支付宝公司提供了22个岗位,一方面有益学生就业,一方面推动了企业自身建设,形成教育机构与企业双赢的良好局面。
中智人才评鉴中心总经理、中欧EMBA98级校友王旭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大学生就业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关键在于克服浮躁心理,避免过高的自我预期,做好就业准备。中智公司在此次活动中为应届生提供了30多家外资企业的岗位,希望学生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充分发挥自身力量来谋求发展。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着地域结构的失衡,许多人在找工作时看的并不是公司的发展前景和规模,而是把公司所在的地区看成应聘的重点,造成发达地区的人力过剩,其他地区的理想岗位却出现空缺。位于宁波的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为此次活动提供了多达94个岗位。德力西公司总裁、中欧EMBA01级校友朱海表示,公司非常渴求人才,这次也是响应学院的号召,首次在上海进行校园招聘,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上海高校的毕业生到宁波发展。
中欧校友关系事务部主任王庆江表示,信息沟通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情况的重要因素。中欧此次活动旨在促进企业、教育机构和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起到桥梁作用。相信通过中欧这所桥梁,校友企业们的职位需求会尽快到达大学生身边。也希望更多的企业和高校加入中欧的队伍,帮助大学生就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中欧校友会表示,中欧充分运用校友资源,在校友企业和毕业生之间搭建信息沟通的平台,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还能使校友企业抓住机会挖掘人才。此外,中欧校友会通过与教委串联,直接将职位下发到各高校,比社会招聘网站上的职位发布更具针对性,更能有效吸纳符合岗位需求的优秀毕业生。
此后,中欧校友会的岗位招募活动将持续进行,本次活动的承办方之一博尔捷人力资源集团还将对参与活动的校友企业进行每个月更新一次信息跟踪,对招聘情况作进一步考察并反馈给校友会,以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