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单行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国内MBA大家首选哪家??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9-7-27 01:0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lmichael在2009/7/26 22:39:00的发言:

我真的认为从MBA的角度来看,同学比教授重要。

从个人经验来看,上课的时间只占到MBA的三分之一,其他时间都是和同学讨论。我在准备M&A模拟面试时,请教了在BP等做战略收购多年的同学,在实习中碰到供应链问题时,请教了HP新加坡、ibm、联想WW等专门做供应链和采购的同学,参加CFA竞赛时,请教过四大、投行的同学,在咨询练习时,请教过麦肯锡、Monitor等做过咨询项目的同学,遇到不懂的非亚洲的case时,我可以询问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同学当地的真实情况。当然在互联网、通信等方面我也会提供一些我的帮助。我觉得这才是我读mba最大的收获。

教授也很重要,但我觉得教授,尤其是在“美国是总是选最好教授团队”的学校,主要是起到一个facilitor的作用。教授水平的显示,主要靠让学生来主导课程体现(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M7招人严格的原因)。正如老外的教科书和中国的教科书,前者是把书写的浅显易懂显示水平,后者是把书写的深奥难懂显示水平。

也许理工科的学生比较土,我觉得1年多的时间学那么多且泛的课程,学术性的东西真正不能有多大value,而学习的过程才是真正有用的。我们学的那么多理论,将来工作中能用多少呢?除非去真心喜欢做研究的同学,那可以选择phd继续深造。

“为什么中国学生在中国不在乎教授团队,而去美国是总是选最好教授团队的学校”,我觉得也不一定都是这样。做金融财务的中国学生,如果同时拿到哈佛和Wharton的offer,你说ta会选哪个?如果是美国学生肯定是Wharton,如果是中国人,呵呵。。。

中欧办得不错,长江应当学下面几点:

1。建一个一流的校园。

2。吸引更多优秀的外国学生。

3。招聘更多的非华人教授。 世界级的商学院,要有至少1/3的非华人教授。但不能亚非拉随便招,高标准不能丢。

另外,长江要把MBA提上去,还得参加排名。 EMBA无所谓,但国外学生的第一渠道就是排名。长江现在450名EMBA, 60-70名MBA, 太偏重EMBA了。MBA应当增加到200名,才能与其他学校一争长短。

长江MBA名额收教育部限制,扩招需要学位办批准。这也是中欧的优势。 中欧不拿教育部的学位,招生名额更加灵活。这也是为何长江只能涨学费,而不扩招原因之一。

中欧的教授有其特色。而很多教授的特点是武大郎开店,容不得更好的人进来。这是其更上一层楼要注意的一点。尽管如此,对于不在乎师资的学生来说,中欧现在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希望中欧能成为中国的哈佛。

更希望长江保持自己的特色,走与中欧不同的路。比较可以借鉴的有美国CHICAGO和欧洲的LBS。这样的话,全世界的学生在中国读MBA也有更多样的选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27 1:16:32编辑过]
32#
发表于 2009-7-27 15:48: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完全能够容下几所顶级商学院,就目前而言,商学院的教育能够为中国经济出谋划策,提供智库以及中国企业的未来储备人才才是一个优秀商学院应该做的,完全不必要有太多的门第之间(没有门第之间是不可能的,但是不要忘记主要目标)
33#
发表于 2009-7-27 17:1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doubao2000在2009/7/27 0:35:00的发言:

恩,说实话,我回国前确实是打算申中欧的。中欧的一些教授我很喜欢,比方说许小年教授。

不过,我在国外时联系过中欧,当时可能是快临近春节了吧,也可能是国际长途并不是太清晰,招生办接电话的那个人都不怎么鸟我~~~~

然后回国后由于其他的一些机缘巧合,我选择了另外一家商学院。

来这个版面混了一段时候后,对其他的商学院也了解了些,我回国前在国内的商学院中是只认中欧和清华的。主要是因为周边的人给我讲过这两个学校的一些事例。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中欧的,不过,,,这个版面的一些人和一些事,让我那原先的崇敬之情打了不少折扣,也对国内的MBA现状稍有些惊诧。甚至小怀疑过自己决定在国内读MBA是否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不过刚才看了一个牛人的帖子,加上这几天与本科时的老师,本科学校的学长们交流,觉得决定在国内读应该还是比较正确的吧。

虽然不会去中欧了,但还是很感谢您的推荐!

不必客气!我们只是义务介绍一些学校情况罢了,能看到您这样讲很欣慰!

祝一切都好!

34#
发表于 2009-7-30 21:21:0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这个总被顶起来,而且是在没有任何人回复的情况下??
35#
发表于 2009-8-3 14:08:00 | 只看该作者
pass by...
36#
发表于 2009-8-3 17:3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doubao2000在2009/7/30 21:21:00的发言:
怎么这个总被顶起来,而且是在没有任何人回复的情况下??

‘coz somebody placed new votes without leaving any reply

37#
发表于 2009-8-15 23:2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doubao2000在2009/7/27 0:35:00的发言:

恩,说实话,我回国前确实是打算申中欧的。中欧的一些教授我很喜欢,比方说许小年教授。

不过,我在国外时联系过中欧,当时可能是快临近春节了吧,也可能是国际长途并不是太清晰,招生办接电话的那个人都不怎么鸟我~~~~

然后回国后由于其他的一些机缘巧合,我选择了另外一家商学院。

来这个版面混了一段时候后,对其他的商学院也了解了些,我回国前在国内的商学院中是只认中欧和清华的。主要是因为周边的人给我讲过这两个学校的一些事例。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中欧的,不过,,,这个版面的一些人和一些事,让我那原先的崇敬之情打了不少折扣,也对国内的MBA现状稍有些惊诧。甚至小怀疑过自己决定在国内读MBA是否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不过刚才看了一个牛人的帖子,加上这几天与本科时的老师,本科学校的学长们交流,觉得决定在国内读应该还是比较正确的吧。

虽然不会去中欧了,但还是很感谢您的推荐!

我几年前也是遇到类似情况。当时在国外拨打中欧的招生办公室,爱理不理的。。。。。。后来就选择了长江。。。

38#
发表于 2009-9-3 16:2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ukangxin在2009/7/1 17:44:00的发言:

选读体制内的MBA同学应该很少来这里吧;

弱弱的问一下,能有人帮忙解释下体制内是什么吗,谢谢

39#
发表于 2009-9-4 21:10:00 | 只看该作者

大体上,体制内就是教育部体制内的学校,比如说清华,北大这些学校是体制内的.(当然,清华\北大好像有体制外的项目,就是拿国外的证书)

40#
发表于 2009-9-9 17:25:00 | 只看该作者

哦,理解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2-3 19:3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