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google2008在2009/7/22 11:44:00的发言:上海每年生产的MBA大概不少于2-3千人,其中复旦,交大,加上这个SAIF就不少于上千了,其实中国的经济结构不适合MBA,因为提供不了多少有高附加值的职位,这是为什么MBA就业那么难的原因,不过学校,商学院是不管的(口头肯定说要学生着想),反正他们的目标是招生,创造学院收入,社会影响力(不过好坏)。 这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了,爱来不来。 这个话,我觉得不一定正确; 也把商学院想的太肤浅: I 经济结构的问题,不是个人能够准备的, 在结构调整的时候把自己的准备做好,本无可厚非,毕竟机会偏向于有准备的人 II BS的最大收入应该是校友的馈赠,而不是学费,虽然中国的BS起步晚,但是SAIF至少是朝这个方向去努力的;如果你知道MBA的办学成本,你就该知道有空来招MBA,还不如去做辅导班赚钱 III 如果一个商学院就业不好, 以后怎么能够招的到学生? 所以,商学院担心学生的出路是肯定,即使动机不纯,但也是真心的希望学生能飞黄腾达,毕竟这才是商学院的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