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帖子挺强。也凑个热闹。 1年前也曾开了个帖子叫“CD牛人今何在”,和这个差不多,但是被当年的版主HBS的美美给删掉了,可能是有涉及隐私之嫌吧。现在想来只记得当时披露一个很老的牛,此君写了一片热血沸腾的“what matters to you most”,还曾经被李开复mentor过,回来在google中国当过首席战略官。 1年多过去了,又有类似贴浮出水面,真是开心。 ----------------- 感慨人生的攀登何时是个尽头。 刚出生时,只要身体健康,父母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后来发现其实无数人都身体健康,这个要求太低。 考上省里最最重点的中学,身边伙伴的羡慕和叔叔阿姨的夸赞,也许让你第一次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但父母脸上的骄傲还未退去,你已发现其实这个学校所有的人都是重点中学里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员。 考上所谓的china top 2, 也许会有地方电视台的采访,那时会飘飘然,已有了白发的父母却开始担心你的远行。 -- 直到你艰难的挣扎在校园,或者试图挤进literally 人山人海的招聘现场,这时你会模糊的想起,其实这个top 2学校的所有人都已普通得连前台的招聘人员都懒得理你。这时仍然只有白发已增的父母,依然会偶尔拿出看看那份有着你幼稚照片的“高考状元”报道。 还好,你进了所谓的top 公司,想狗一样在做着不见天日的pitch book,面对客户的谄媚,让你惊吓于自己humiliate自己的能力。偶尔和同事聊天你会发现,原来身边也这么多当年的状元,和着都是扔到人堆里看不出来的那么普通的一张脸。 于是立志,他妈的上美国的top MBA,不怕不能differentiate 自己。 经历CD workshop,经历怀疑, 经历考了自己口头不屑说出口,心里挺美,别人听了表面夸心里骂的750。终于拿到top 3的MBA录取。走在北京的大街上确实觉得心里不一样,好像鲤鱼已经跳了龙门。 ---突然会想起,父母再爬楼梯也已很艰难了。 来到校园,还没没完,旋即开始一场又一场的summer recruiting。周末去net working, informational interview,一轮又一轮,终于来到自己敬仰已久,但几个星期前还读作够得曼瞎吃的final round 前。却再次不惊奇的发现,原来身边战战兢兢的candidate 却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top MBA一员。好像也没什么退路,背负贷款,大家又再次像狗一样,讨好见到的每一个I-banker。 终于,在惨痛的top MBA 平均只有不到70%的summer offer 的统计数据下,拿到了一个所谓的bulge bracket offer,信心再次膨胀。。。 直到来到无数summer associate蜂拥的training room,一遍又一遍向MD介绍其实自己也相信他们不会记住你名字的internal net working,才再次发现原来自己又是其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员。 经历着魔鬼summer,你不再怀疑自己和身边的人一样,优秀而普通,也许你甚至相信,这个bank 再裁50%,也不会轮到above average的你,虽然身边拿着H-W 履历的校友默默的在收拾行装。 偶尔逛逛CD,笑笑别人对牛人的定义,你终于不在分得清什么是牛,什么是人,什么是牛的标准,什么是人的标准。但经常,更经常,你会想起,远在万里的父母其实给的标准很低,仍然像出生时的那一刻 --“身体健康”吧,我的孩子。 -- by 会员 jameswujiana (2009/8/9 2:25:00)
其实,有些道理,都知道,很多人也能这么写下来,但问题是,感慨归感慨,但如果重新让你来一遍,或许你还是会这么经历一次,或者说,要达到心中世俗成就和内心宁静之间的平衡,还是先北清复交,然后IB/MC之类,再GMAT750+,最后Magic 7。那么,讨论的意义在哪里?或者说,看了这样的文字,和没看这样的文字的你之间,会产生什么不同?
有些东西,有些人需要给他一定的高度才能看得见,而有些人不给这个高度,也能悟到。从人的一生的角度来看,后者显然更“牛”。人如果要比,比的也是人生质量,时间会把最好的东西留下,剩下不重要的慢慢抹去。可惜这样的“牛”人太少了,哪怕现在在敲打着键盘,我也明明知道做个后者在境界上远胜前者,可明天一觉醒来还是努力做前者。所以看了这个帖子,意义在哪里?抑或纯粹只是工作累了,上来看看好文感动一下滋养一下心灵?看多了或许你也就不感动了。
我在想悟到这样的境界,是不是一定要top 3 MBA,高盛大麦,一定要仕途得意抑或创业成功才行么?那剩下的人,从一定的高度来看,这辈子的价值就比不上高盛大麦人士么?初想觉得确实如此,毕竟在外人眼里就是这样,所以我也为别人而活了;细细想来也确实不如此,对我自己来说,我是自己命运的老板,只有我自己能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对我来说,我的创造标记着我个人的印记,独一无二,因此我也为自己而活了。以前我觉得那是因为自己没本事,做不到别人做的,于是给自己找借口;现在觉得,这是真理,世间有那么多自己无法决定的客观条件,我怎么能把幸福寄托在这些因素上呢?可我又迷茫了,难道我真的该淡泊名利了么?看到周围的人都在飞奔,我真的很不踏实,哦,原来我没有信仰,我的信仰是别人定的,所以别人在飞奔的时候,我就迷茫了,怀疑了。我的价值观出现了重大偏差。可我深深感到自己积重难返了,我的很多观念已经形成,因此也造成很多看法上的局限,所以现在时不时break rule。我深深感到自己开始有人格分裂了,但从内心觉得从人这辈子的角度去看,我正在做正确的事情,两者矛盾,所以痛苦。周围都这样,所以我也这样。现在我想加一个批注:那如果周围其实是不那么对的呢?深究一下发现,这牵扯到社会,哲学各种问题,这太复杂了,无法靠个体去解决。所以朝着“好”的方向前进,似乎是目前唯一的选择,然后边走边看,边“微调”自己的方向。
前人一边说着“悲凉”的感慨,后人一边紧随前人的足迹。生活处处是围城。“管他呢,知道大方向对就行了,怎么感慨也肯定比我现在的状况好啊,怎么说也肯定升华了。别想那么多。”——大部分人可能都是这么做的,但也可能都觉得似乎缺了点什么。。。
what matters umost? 好比那个电影One Week里面的情景一样,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1个月了,你会干什么?很多朋友看了感动死了:我会和谁说什么,我会去做什么,我会了却什么遗憾。当时我听了真是感慨啊,可是你那么多事情,如果你不知道你还剩一个月就见冥王哈迪斯了,你真的会去做么?人生最最最重要的,确实就是那么几件事,但是当命运在把刀架在我脖子上之前,我该立马辞职,然后去实现么?应该立马抛弃所有的一切,然后去追寻么?哦,其实生命除了绚烂,还是有平淡的,一长段的平淡中会有一小片绚烂,或者说,一长段的平淡,就是为了绚烂的那一刻。如果只剩下一个月的生命了,那么应该尽可能去绚烂了。想到这里,我又释然了,是啊,我为奔波忙碌又找到了理由:为生存筹集必要的资金,为降低现实阻力而累积财富,然后用心去演绎绚烂,最后一个,才是目的。但为了目的就抛弃很多对你来说次要重要的东西似乎也很难办到,这中间能取得balance应该是比较完美的状态了。而提出whatmatters u most的意义在于让很多没去思考过只顾着往前冲,或者随着工作的劳碌而疏于思考的人们再次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目的,不经常refresh自己,心会被生活迟钝掉,磨掉的,再找回来就很难了。感动过以后也不要忘了思考并指导自己的言行。
希望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们,最终都能找到能让自己幸福的那个位置,这样你就赢了。我们留下的思考,或许也会指引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