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月没有上CD了,打开这个界面感受的仍然是一种温存,一种寄托,正如CDers的精神---对梦想的不懈追求。这股信念支持我一路走过GMAT,我记得那句让我不能忘怀的话,一个GMAT考了800的NN引用的话: Plan is nothing, planning is everything! 直至今天,我仍然把它放在心里,时刻激励自己。考完GMAT,我开始了make a choice,CD上很多好心的前辈给了我不同的建议,大家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也不同。但是CD就是一个荟萃的地方,每每看到留言板上或寥寥数语或洋洋洒洒的文字,我的心洋溢着感动。上篇帖子,我说自己在保研,出国上挣扎着,如此艰难的选择。后来,我还是选择了一条风险最小,最安逸的路---选择保研,而且就在Wuhan Uni,这个选择让很多人不解。我知道,在很多人眼中,武大的地位已不如往昔,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我却觉得这是研究生阶段修身养性的一个佳地。大三了,看着旁边的女同学多多少少有些改变,大家开始成熟,开始意识到自己在从girl 向woman过渡,很多人穿上了高跟鞋。或许,这就是一长大的标志吧。Undergraduate,一个不同于graduate,不同于MBA的阶段,一个让我无法释怀的阶段。呵呵,或许,以一个大三学生,我还不够资格发这样的人生感慨。只是,我有时在想,如果每天无休止的忙碌,生活还会有情趣吗?我曾经为出国准备伤神,一度增重10kg,昔日窈窕的身材不再,长发也变成了短发,我觉得从一个女生的角度,这是一个很大的sadness,甚至我也一度压抑到不行。但是有时又会想,很多很多人都选择了一条辛苦的道路,大家是在对自己进行挑战,不断超越。 幸福的标准是什么? 申请到了Wharton,HBS? 找到了amour,并且快乐的在一起 有一份惬意,有相对自由时间,娱乐时间的生活 每天享受健身房的锻炼生活 。。。 除了国贸的专业,我学习法语快三年了,其中去新加坡交流一学期而耽误了一段时间。对于法语,我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希望大家不要抨击我)。我的英语口语不是很好的那种,但是法语说得还有自信,从进中法班那一刻,我就想以后去法国读研,这是我undergraduate的梦想。 可是,有时候,梦想又经常受现实左右 我觉得在国外辛苦,孤独,;累 在国内有很多朋友,不管是聊天,打球,出去玩,不管是开心或忧伤,都可以在最快时间找到good friends, 而不是国外每天见面点头笑笑的acquitance。在国内不用纠结于语言,大家可以直接交流,只是普通话和方言问题。何况,国内现在发展这么快,机会也相对多;何况,金融危机貌似给外国带来的冲击更大。 于是,我想安安静静的待在这个珞珈山下东湖之滨的美丽校园,在研究生两年时间中,提升自己,包括英语、法语、专业,包括人文修养,还有figure,我一直对身材要求很高,我讨厌自己身上有赘肉...我想定期都能去练瑜伽,打羽毛球...这样一种保留青春,延缓衰老的健康生活。虽然我只有21岁,但是看着身边一些整天拼的忘乎所以,发胖的身体,开始有皱纹的面孔,我还是挺害怕的,虽然这是我前段时间的最佳写照。或许,这是男生跟女生价值观到了一定年龄后的不同吧。 可是,当我告诉了朋友我留WHU的想法,来到了CD,看到了熟悉的HEC,ESSEC,我又不忍心了 大一时,就在法盟帮过HEC, ESSEC来中国面试的PROF,当时ESCP-ECP还有法国很多商校的老师都在,我也见到了许许多多激动而又焦虑的年轻面孔,他们从不同的地方来武汉Alliance Francaise面试,当时我心里也起了一点点小波澜。快三年了,我一直坚持法语的学习,甚至在新加坡,我还为法语流泪过(听起来有点小神经)。 准备松手的那一刻,我又把手收了回来,该不该放弃HEC这条路,选择相对轻松的国内研究生生活? 我也想过以后的就业问题,我不是一个学术型女孩,所以没有PHD的打算。可是,我觉得,现在在国内,可能会有更高的生活质量,毕竟不会天天那么累(可能会有偏见) 这种dilemma,一直纠结着我,am I a chicken? Game theory 的chicken game中,谁是最先放弃的人? 在劳累的梦想和安逸的生活中,会选择哪一个? 一点点疑问加感言, 或许想了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