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baby_vivid在2009-1-19 0:16:00的发言:都是国内的商学院...何必呢 看得我们这些正在申请的同学瞠目结舌T-T 不仅是瞠目结舌,感觉彻底表现出了某些(仅仅是某些)学子的劣根性。中国的发展需要诸多才子们的贡献——不仅是EMBA、MBA、大学生,甚至还需要很多技校学生。自己评价同一个城市的其它学校的缺点有什么意义。别人不行和你行有关系么?? mature attitude——你们有了么? 工作了10年后,我准备申请MBA,目的并不是有一个好的network——当资源不对等的时候你认识谁谁谁有意义么!也不是转型——你们看看JV甚至SOE的那些优秀的管理者(不要去挑那些靠别手段的爬上去的,毕竟是很少数——即使在SOE),哪一位不是在所在企业工作了若干年——说实话,如果你在一个位置上没有工作3年左右是很难真正了解和理解这个岗位的意义,同样,如果你在一个企业工作不到5年,如何能够深刻了解这个企业(不要用看鸡蛋坏不坏不需要全吃的理论,这对于工作完全不适用)。我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扩大自己的国际化视野。 在外企参加过很多培训,每次我都是coach表扬最多的,刚开始总觉得自己很牛。这几年来,慢慢的能够感受到很多并不怎么出众的人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慢慢的感受到patient的真实涵义。于是开始刻意的学习去观察别人的优点。特别是那些沙盘模拟的培训(例如前一段时间参加的“决战商场”),可以让你看到很多我们开始不齿的别人的观点都有其positive的一面。 顺便讲一个真实的我的故事:前两天乘飞机到北京,身边作者一位优雅的男士,聊得很投机。后来他说他是长江的EMBA——好像是第一届。我问他对长江和中欧怎么看。他毫不思索的说:都是顶级的学校,只不过风格各不相同,方向也各自有所侧重,要看你需要什么。 这些相互攻击的朋友们,这才是真正的优秀的未来的管理者需要的attribute。你们赶快专心到自身修养的提高上去吧。别吓住了那些正在申请的XDJM们了。 有些观点如果不对希望批评指正(MSN:aaron-yapeng.li(A) hotmail.co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 20:16:0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