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emilia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国际MBA (BiMBA) 2009MBA申请咨询答疑帖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9-1-28 09:19:00 | 只看该作者
我大学是在美国读的, 应该不用考tofefl, ielts or 六级吧?谢谢
42#
发表于 2009-1-28 09:30:00 | 只看该作者
<p>回楼上的,在招生简章里有如下的条目:</p><p>如果申请人的母语为英语,或者大学本科教育采用英文授课,可以免除TOEFL考试。</p><p>不过为了确保申请顺利,最好联系一下招生部门,对你学校的情况做一个最后的确认,祝申请顺利!</p>
43#
发表于 2009-1-28 10:39:00 | 只看该作者
<p>Thank you all for answering my questions!&nbsp; </p>
44#
发表于 2009-1-30 14:29:00 | 只看该作者
<p>09的加油了</p><p><a href="http://forum.chasedream.com/dispbbs.asp?boardID=16&amp;ID=370010&amp;page=1"></a></p>
45#
发表于 2009-2-1 18:01:00 | 只看该作者
您好!关于BiMBA,现有2个问题想向您请教一下。<br/>&nbsp;<br/>1.学历,学位<br/>请问毕业后获得比利时<font face="宋体">鲁汶</font>商学院的学位的性质是否与国家承认的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具有同等效力?北京大学是否颁发相应的学历或学位证书。<br/>&nbsp;<br/>2.户口<br/>请问外地生源报考BiMBA负不负责解决北京户口问题?<br/>&nbsp;<br/>百忙之中打扰,还望谅解。<br/>&nbsp;<br/>多谢!<br/><br/>
46#
发表于 2009-2-1 19:53:00 | 只看该作者
<p>1.是国家承认的研究生学历,而且鲁文-根特管理学院的排名也很说得过去。北大貌似发一个什么证明之类的,但不是学位证书。</p><p>2.不解决户口,不安排宿舍。</p>
47#
发表于 2009-2-5 19:45:0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陈平:金融危机与欧美经济模式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陈平:金融危机与欧美经济模式2009年02月05日15:41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新财经》   文/本刊记者 王雨佳</p><p>  陈平(陈平新闻,陈平说吧)认为:此次金融危机是西方社会高消费、高负债,产业高度垄断等问题的集中爆发。对于陈平教授的观点,有人有不同意见,认为这是“一家之言”。但至少,他的观点会引发大家的思考</p><p>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愈演愈烈。&nbsp;<br/>&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截至目前,美国股市已经蒸发掉约8万亿美元,房地产市场蒸发掉约3万亿美元。据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估计,最终美国财富损失将接近15万亿美元。西方各国政府纷纷出手救市。美欧政府的救市措施能否奏效?全球金融危机未来形势如何?《新财经》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中心教授陈平。陈平认为,此次金融危机暴露出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社会存在的深层次危机,让欧美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病浮出水面。</p><p>  英美经济的致命点</p><p>  《新财经》:您认为,此次金融危机暴露出了欧美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病,欧美模式的弊病主要有哪些?</p><p>  陈平:这次金融危机实际上是西方社会高消费、高负债,产业高度垄断等问题的集中爆发。</p><p>  美国是福利社会。美国现在建立的福利社会,是靠垄断利润,垄断利润靠的是高科技,支撑高科技发展的是军备竞赛,而支持美国搞军备竞赛的钱并非来自美国国内,是美国向全世界发国债得来的。这就是美国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不可能延续下去了。</p><p>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进行军备扩张,并大举提高社会福利,鼓励超前消费,造成美国持续的贸易逆差、财政赤字。里根上台后,里根政府一面给富人大幅减税,一面搞“星球大战”军备竞赛,致使美国财政赤字更加严重。这带来了两个后果:第一,政府付不起养老金,但福利社会还要维持,政府就把养老金转嫁到企业头上。通用汽车之所以陷入沉疴,养老金负担太重就是一个原因。第二,美国大肆发行国债,让其他国家购买,以补贴美国的财政亏空。为了发国债,美国不断提高美元利率,美元的坚挺造成美国制造业外迁。</p><p>  上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的政策是全力以赴保护美国工业的垄断地位,而70年代以后的政策是,全力保护美元的垄断地位。只有保住了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美国才能继续发国债。从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的战略就是通过金融和军事霸权维护美元强势,控制全世界。</p><p>  英国的情况更糟,英国工业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输给德国了。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的经济增长率却超过了日本和德国。英国经济增长靠的是金融、房地产和旅游业。撒切尔夫人(英国前首相)把英国的各种税负降得很低,英国因此变成了全世界富人的天堂,富人们都跑到英国买房子定居,热钱涌进英国的银行,英国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英国的房价大跌,热钱撤离,银行倒闭,损失巨大,仅次于美国。</p><p>  事实上,正是英美畸形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现在的金融危机。</p><p>  《新财经》:英美两国经济最致命的问题在哪里?</p><p>  陈平:英美两国经济最致命的问题,就是把金融业扶持成了支柱产业。政治家是有祖国的,就美国而言,建福利社会是为了拉选民的选票,搞军备竞赛也是为了美国的利益。美国的政治家们不得不扶持金融业,否则无法维护美元的强势地位,美国的福利社会也就难以为继。而金融家是没有祖国的,在他们眼里,货币和债券不过是炒作牟利的工具,不论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正是这群金融家,把美国掏空了,酿成了现在的金融风暴。</p><p>  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金融衍生工具完全置于政府监管之外,犹如一匹脱缰野马,迅速膨胀。到2008年,虚拟金融市场的规模已经是实体经济的10倍。巴菲特曾经说过,金融衍生工具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p><p>  美国政府还鼓励金融兼并,这也是致命的错误。事实上,如果市场竞争者从100家减少到1家,宏观波动的幅度就会增加10倍,多数竞争者的涨落将使风险互相抵消,独家垄断会将风险无限扩大,在金融市场更是如此。美国政府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不仅不拆散垄断投行和大银行,还出手救它们,美国保险集团(AIG)已经处于破产边缘,政府却仍在注资,金额高达1228亿美元。这样做,不仅救不了企业,还为更大的危机埋下了隐患。</p><p>  金融业的崩溃将导致西方社会财富和权力的大洗牌。</p><p>  美欧救市措施不会奏效</p><p>  《新财经》:按照您的说法,欧美政府目前的救市措施并没有做到对症下药?</p><p>  陈平:欧美政府的任何救市措施都无法奏效。现在欧美政府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经济。首先,货币政策不会起作用。政府一发钱,就给大家一个信号:大事不妙。企业一看央行放松银根,就知道大事不好了,这种情况下,企业不敢贸然投资,因为危机的时候“现金为王”;就算经营情况很不错的企业,也不会轻举妄动,它们手握现金,等着别的企业“死”的时候,去抄底。</p><p>  财政政策也无法真正拉动经济。政府可以为企业和失业工人减税,但这只能缓和社会矛盾,不能拉动经济。政府还可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对不发达国家是有用的,但见效很慢,至少要好几年;而对发达国家,基本不起作用。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萧条,日本政府投了很多钱在公共设施上,十几年过去了,日本经济依旧没有起来。</p><p>  现在,欧盟也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在西欧,投资基础设施是没用的;在东欧投资,可能会起作用,但是,欧盟内部肯定会出现分歧。东欧国家加入欧盟以后,大量高端人才都跑到西欧工作,东欧经济一直委靡不振。这一次,如果西欧拨款补贴东欧投资基础设施,长此以往,西欧的工厂就会迁到东欧,因为成本低,基础设施也好。这样,西欧就会出现大规模失业,西欧老百姓不会答应的:“我给你钱,补贴你,结果我失业。”议会也不会通过这样的方案。现在,德国财长就已经反对这个方案了。</p><p>  美国的情况更糟糕,因为美国搞基础设施的不是联邦政府而是州政府,州政府没有钱投资。美国有50个州,现在有41个濒临破产,包括纽约州和加州这样的大州。得克萨斯州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要小一些,但是,它在2008年上半年遭遇飓风袭击,还需要联邦政府拨款修房子呢。当地的黑人和白人都不愿干活,大批墨西哥非法移民出来抢着当工人修房子,移民局本来是要把这些人都遣送回去的,现在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p><p>  金融危机下,中国应该做什么</p><p>  《新财经》:金融危机当下,中国应该做些什么?</p><p>  陈平:我认为有两件事可做。</p><p>  首先,趁着金融危机,中国应该以大学基金的名义收购美国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去入股银行、买债券都是没有用的。现在美国已经没有本钱防守了。事实上,当初美国就是发了德国的国难财。当年美国和前苏联分区占领德国,美军去接管的时候,钱学森是其中一个组的组长。据钱学森后来回忆说,上面的命令是,不要设备只要人,美国抢走了德国最好的科学家,二流的熟练技术工人就被前苏联抢走了。</p><p>  中国搞主权基金,还没出手就被美国盯住了,美国认为这将威胁他们的国家安全。美国国会规定,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家控股25%以上的企业,不许到美国收购。美国只许中国买美国的债券,不许买美国的企业,买企业只能买股份,而且不能在董事会里有席位。这次金融风暴动摇了美国国债的信誉。但美国依然坚持冷战思维,只许欧盟和日本等国收购美国的企业和资产。</p><p>  中国应该学美国,建立大学基金会,把国资委掌握的大笔资产,从中移动、宝钢这样的企业抽出一部分,拆成十几个基金会,分给各大学。现在,美国的大学基金会,像哈佛基金会、耶鲁基金会等都可以来中国投资。我们就可以要求美国向中国对等开放,中国的大学基金会也可以去美国投资,可以去收购美国的资产和核心企业。</p><p>  而且,大学基金会有了钱和资产,还可以支持大学的科研,一举两得。</p><p>  其次,中国政府应该以各种方式补贴企业的科研和人才培训。中国学欧美,只看到了欧美鼓吹的所谓市场主导的自由经济,但是,没有看到欧美人非市场化的部分。而欧美成功的原因,就在于非市场化的部分。中国领导人有个误区,总是怪企业不掏钱搞研发。事实上,企业能活下来就很不容易了,国家又不补贴,高校也不支持,企业拿什么搞研发?美国搞军备竞赛,中国没必要学,但是中国政府应该学美国,补贴高校和科研机构,并促成它们和企业联动。</p><p>  德国的在职教育是世界上最好的,是因为政府补贴企业在职培养技术工人。中国呢,在职教育是一个产业,很多学校要靠教育赚钱的,政府并不补贴。</p><p>  新技术革命与经济大萧条</p><p>  美国历次的大萧条,都是在新技术革命带来经济繁荣之后爆发的。</p><p>  新技术革命之后,就会出现新的支柱产业。新的支柱产业给股票市场注入了无穷的信心,谁也看不到顶在哪里,大家都冲了上去,就产生了泡沫。股票一涨,消费者感觉有钱了,开始大规模消费,他们会选择买房,房价就跟着大涨。</p><p>  房价高涨一定先发生在新技术集中地区。房价上扬将推高劳工成本,进而推高企业成本。然后,企业撑不住了,就搬到别的地区,高利润企业走了,剩下的服务型企业都是“寄生企业”,就跟着垮台。然后,该地区的房地产垮台,跟着银行垮台,股票大跌。有时候股票市场反应比银行更快。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佛罗里达州的房地产最先垮台,紧接着,股票大跌,银行跟着就垮了。而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得克萨斯州房地产垮台后,银行先垮了,有3000家倒闭,再联动到股票。</p><p>  揭秘“美国经济模式”</p><p>  在美国,高科技企业是靠着军备竞赛的钱养出来的。硅谷那么多高科技企业,要么是国防部直接投资,要么是加州大学的军事研究项目培养的。美国搞军备竞赛,由国家拿钱补贴大学做研究,研究出来的高科技成果再转让给企业,而且让大企业接受军事订单。</p><p>  波音公司能造出高科技飞机,是因为它同时要生产轰炸机、战斗机、导弹等。它是最大的军工企业,美国的巡航导弹、B52轰炸机、雷达、还有航天飞机中重要的部件,都是它生产的。</p><p>  自古以来,战争就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我们现在用的很多科技产品,最初研发都是基于军用,包括计算机、互联网、GPS卫星定位;等等。现在,美国的军费开支是美国以外包括德国、日本、英国、中国等在内的二十个大国军费开支的总和。<br/></p><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5 19:47:09编辑过]</font></div>
48#
发表于 2009-2-6 10:21:00 | 只看该作者
分享下年前去上海咨询会的情况:<a href="http://www.bimba.edu.cn/ips/article.asp?articleid=6735"><a href="http://www.bimba.edu.cn/ips/article.asp?articleid=6735" target="_blank">http://www.bimba.edu.cn/ips/article.asp?articleid=6735</a></a>
49#
发表于 2009-2-6 14:11:00 | 只看该作者
<p>有PT的08主持答疑嘛?</p><p>实在无暇准备各类英语考试,所以大概也就能提供个CET6证书……不知道有没有仅仅参加校园考试而申请成功PT的例子?或者说,校园考试的比起GMAT们不会有啥歧视吧……</p><p>背景:北大法本,毕业后混了5年半BIG 4到tax manager,中间在伦敦有几个月intern,然后转律所,到现在也快5年了,换过几个所,不过一直做涉外业务,现在是某所合伙人,除了业务同时负责事务所的律师管理、培训和市场宣传。英语反正工作中一直在用,就是没考过那些试。想读个在职MBA主要是为了补充一下知识结构不足、转换一下思维方式,另外……自然还有social。不打算转行,所以脱产是不考虑的。</p><p>先谢谢啦。</p>
50#
发表于 2009-2-6 15:16:00 | 只看该作者
<p>很多PT同学都是只通过校园考试被录取进来的。很多PT同学工作非常忙,确实没有精力准备标准化考试,BiMBA不想因为这个因素把很多优秀的人才拒之门外,所以提供了校园考的机会,考核目的就是直接了解申请人的各方面基本素质是否适合学校要求,不需要刻意准备。对于正是企业中流砥柱的申请人来说,提供了很大的便利。</p><p>拿GMAT成绩和参加校园考是平等的,这点可以放心。</p><p>具体问题还可以再向招生部咨询,62754800. 你的想法很清楚,Good Luck!</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所属分类: 小分队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7-24 16:27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