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kodakharry在2008-11-29 10:53:00的发言:本人也并不像得罪欧洲大陆的同学,只是给没去的有个指导说点实话,我赞同有个同学的观点,如果你本身是法语有基础,去法国可以,多学一门语言,但大家注意,法语非常难学,不是凭一腔热情就可以,往往国内def考试考400多分去了,努力学习也要经过至少3年的训练才可以而且还是要法语教学,不如这几年吧英语学到精,而且法语的用途还是比较窄的,最好你的英语真的已经没有问题了,可以多学一门,否则个人观点是不建议的。而且就算多学一门,往往日语和俄语的用途要广泛的多(本人不是亲日分子)。。。 我一直再说MBA的地域问题,关于master我同意,你可以任选一个国家,哪怕是意大利,只要是他的强项都没问题,工科和艺术类,比如建筑那欧洲大陆绝没有问题,更牛逼的是机械制造更是法国和德国的强项。。。可偏偏问题就在于MBA是英语主体,英国的MBA确实都不太行,也就美国不错,但美国去不了,我觉得还是花点钱去英国吧,贵点,但非常称职第二选择。。 我还是不赞同中欧,中欧我感觉还是有很大水分的。。。墨大与中欧是个很明显的例子,好与坏大家自己去经历吧。。 事实说明一切。。。楼上如果是中欧的,我很抱歉。。。能进去的说明你付出很多努力,最起码证明你是优秀的。。。 其实,LZ的很多想法值得商榷一下,真的需要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从 LZ的留学途径可以看出来: 瑞典KTH(硕士,优势:免学费)-英国Leeds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 (Master of advertising and marketing,优势:入学条件低,学校看重的是 Cash flow) - 准备申请英国的MBA(GMAT 600分,申请LBS, 牛剑,MBS,WBS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当初觉得KTH号称瑞典最牛的工科,这种面向国际学生的International Master Program读了出来,对于中国学生用处不大,在瑞典就业很难,回国就业优势不大。LZ的抱怨就来了,觉得自己在非英语国家英语没学好,工作也无望。转而投向英国的硕士,觉得至少可以在英语方面有些进步。一年的硕士课程,修几门课程,再写了硕士论文。说实话,这种课程读出来用处不大,对自身的发展不能增添更多的Value。LZ最后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最后,决定读了MBA,首先考虑美国,美国名校MBA申请难度很大,再加上签证的问题。最后,只好考虑英国本土的MBA。
象这么复杂的留学经历,我不知道以后用人单位看了有什么感想?职业发展规划有什么问题?说实话,读10个一般的Master,不如好好读一个名校的MBA。 另外,LZ出国多年,对国内中欧的发展并不完全了解。你列举你们公司派去中欧读MBA的例子,我不知道是哪一年?(因为中欧前身是中欧管理中心,84年成立,设在北京,成立早期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是单位送来读MBA,早期的生源的确有些问题),但我相信这种情况是可能存在的。对于商学院来说,公司送员工来读MBA,交钱,又不用解决就业问题,学校何乐而不为?象中欧很多EDP课程就是给公司员工做培训的。至于最后这些人员被lay off,只能说明当初选派这些人自身能力的问题。象07年德国Bayer从总部送了3名员工来中欧读MBA,这些德国学生都很优秀。
此外,LZ列出墨尔本大学的MBA找到奥迪,Intel Manager职位进一步对比中欧毕业生的差距。 其实,LZ可以去多了解中欧毕业生的去向,绝大多数都是去500强的企业做Manager的职位。近两年来,去咨询公司,金融行业的比较多些。2005级去McKinsey就去了4个。 FT的排名,中欧学生内部也没当回事,学校对外宣传做做Promotion也无可厚非。学校的领导在媒体招待会上也清楚表明,中欧排名高主要源于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其次还有学生高的就业率,毕业生毕业三年高的投资回报率。FT是英国的媒体,最大的好处自然是把英国的MBA吹捧很高,狠狠打击了一下美国的学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9 15:25:2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