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0042|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INSEAD申请经验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20:58:00 | 只看该作者

[分享]INSEAD申请经验分享

我是现在INSEAD的学生,一年前与大家一样在申请,我想或许可以分享我的INSEAD申请经验,给对INSEAD有兴趣的朋友。

Male, 28 申请学校:INSEAD only

总共工作经验:
两年consulting in London
两年consulting in Taipei
一些intern, part-time, consulting经验 in the US
一年八个月的空军军官

Education:
台湾大学
美国伊利诺大学
一些Wharton的证照

推荐信: 某公司大中华区Managing Director与台湾总经理
--------------------------------------------------------------------
心得:

GMAT:
第 一次考GMAT 准备了五周:前两周熟读official guide,后三周练习真题。原以为够用就好,但在学校给我interviewer info的隔天,
admission manager打来要我重考。我吓到,说:680没那么糟吧? 阿姨说他们看的是个别M与V成绩,最好都有70%。
因为就著经验,verbal没70%的学生上课会比较辛苦,接著说65%就考虑,70%就ok。又说 INSEAD是不看AWA的 (校友也这么说)。
我赶紧报名两周后的GMAT,把送出去的书与垫桌脚的练习题再拿来K,顺便在这段期间完成了两场alum interviews。

ESSAYS:
花了两个多月慢慢熬,找了六位朋友轮流看(其中有两位alum与一位current student)。
写的方式是: 清楚学校想要的特质 → 用合适的例子与文字展现出那些特质。
INSEAD想要的特质是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Teamwork and quick to get to the point。
为啥呢?我想前两项是INSEAD经营MBA的基本定位,后两项则攸关你能否成功的在一年内搞定别人两年的课程。
因此我扯了一些玩股票赔钱 (risk taking ) 、专案管理(teamwork) 、四年远距恋爱与跨国求婚的故事
(entrepreneurship, teamwork, creativity, risk taking... whatever) ,透过故事表现出人格特质。
工作/生活的比例约一半一半。字数听说在+-10%就ok。尽量简单扼要,避免复杂或琐碎的描述。很多我自认不错的片段后来都砍了,
因为有意思的故事不一定能展现出adcom想见的特质。

INTERVIEW PRACTICE:
我大致上把过去(丰功伟业、团队合作、教育背景)、现在(工作职责)与未来 (career goal, why MBA/INSEAD, why now)等问题想清楚,
正经的讲个两遍就差不多了。
另一部分则是把自己的essay再好好的读过,想清楚。
mock interview是很好的练习,不仅是为著admission,更是为著往后找工作而准备。我抓了两位在伦敦的alum练习。
其中一位认为拿到 interview invitation的人拿admission机会应该有70%以上。心脏强的人不妨架摄影机拍自己面试的模样,
我帮人家玩过,是帖猛药。

INTERVIEW EXPERIENCE:
很想回台湾interview ,认为有相对优势,但想想留在伦敦也不一定铁挂,就拼了。

第 一个interviewer在一家bulge bracket bank当 head of investment banking。我Google一下,他老爸是个公爵,
自己是保守党党魁在伊顿与牛津的死党,曾代表保守党竞选国会议员。这个英国-法国人毕业16年了。他只花十五分钟问问题,
如动机目的等。接著说因为学校要求,他必须问些制式问题,便开始问团队合作的经验。接著咱们便开始聊天。
他认为INSEAD很多学生是privileged child (well,你也是吧?) 他说谁能年纪轻轻就游走各国? 多半是外交官或跨国经理人的小孩。
不过这毕竟是16年前的体会,现在国际经验比以前容易取得… 接著他说这样的学生背景使得INSEAD并非真的那么entrepreneur-oriented.
家境富裕的校友创业,很多是为著享受生活的,如:经营休闲旅游业、时尚业或干到中型公司的CEO就满意了。我说那你算努力型的喔?
他笑说:当然! 我一定是前10%打拼工作的! 聊了差不多后,他说会推荐我,并祝我一切顺利。共花45分钟。

第二个interviewer比较正式,这个约旦-英国人先请我自我介绍,再仔细的走过我的履历。如我所料,他问了许多团队合作的问题:
如何领导project 、管理客户与同事,以及在INSEAD若遇到组员摆烂,要如何搞定等状况题 (我说讲不通就吵架吧!他说exactly!)
另外也问了未来的career planning等基本款。

后来他分享了一些INSEAD的经验: 那一年是他一生最怀念的日子,大家带著职场的成熟与学生的疯狂来到INSEAD,他交了二三十个真正的好友。
而他最大的收获之一,则是学会聆听别人。当一群各方好汉聚在一起时,有时太急於表达甚至辩论,而忽略了倾听的艺术。
整体而言我自认ok,他口风很紧,没给啥feedback 。共花了一小时。

WHY INSEAD?
我老妈从来没正确念对INSEAD过,还问是不是野鸡大学?
基於以下几个原因,我没申请离我住处15分钟的LBS,而独钟INSEAD:
1. Short/long-term career match:
INSEAD 在consult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general management的训练最符合我的career planning。
进了INSEAD我想有很大的机会进去top management consulting。如果一个人不执著於美国的就业市场,
INSEAD可以提供许多在亚洲与欧洲的绝佳机会。

2. Cost: 10个月 + 五万欧元tuition + 一万欧元生活杂费:
其实INSEAD学费已很接近top US program了,最主要的差别是时间成本:少一年的生活费,多一年的收入,会差很多。
从ROI角度看,INSEAD与IMD是我唯二能接受的。MBA是教育,更是种投资,若都能达到目的,何不选择最划算的?

3. Geographical match:
已呆过美国,觉得Asia比较适合我,希望在法国(离老婆近)与新加坡(离台湾近)体验小镇与都市生活,也考虑去华顿晃晃。

4. Culture fit:
INSEAD work hard play harder的气氛我很喜欢,颇像我回忆的高中生活。
七十个国家的学生与三十国家的老师来到法国小镇/东南亚小岛,没多久又飞往五十个国家工作,跟机场没两样。
重点是十个月与各国菁英相处,可以让你知道这个星球真的很大,没有任何文化是主流,你对许多国家的刻板印象会在此瓦解,
且你的人脉也随之伸展至各国。

OVERALL THOUGHT:
第 一次申请出国时,赫然发现自己的许多经验对申请助益不大,以致履历表没啥卖相,我才体会到学经历不像GRE、GMAT是一蹴可及的。
出国后便常 提醒自己要为下一个五年作准备。这个教训对於申请MBA很有帮助,因为累积工作/生活上的经验与credit,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甚至作了许多volunteer work,当下看没什么,但回头看很有价值,且这些经验是量化成绩很难比的。
申请时材料都有了,只要漂亮的呈现即可。

另外的体会是学校与自己的match :
从 一开始精读official brochure到后来与校友的networking,INSEAD已不只是排名/工作/offer/薪水等数字,
而是一个活灵活现人的组合。我相信对於 adcom以及校友而言,每间学校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希望applicant有认定与感情
(好歹也要在essay与interview表达出来) 。如我所说INSEAD是很unique的,愈认识校友与学生,愈欣赏这间学校的独特。
---------------------------------------
My INSEAD blog
http://baiching.blogspot.co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 21:09:22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08-11-1 22:50:00 | 只看该作者
厉害,顶一个
板凳
发表于 2008-11-2 12:29:00 | 只看该作者

强帖,顶一个。请问楼主第二次GMAT考了多少?

地板
发表于 2008-11-3 09:25:00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6:50:00 | 只看该作者
I got 720 the second time. Enough for INSEAD.
6#
发表于 2008-11-4 10:11: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不知可否讲讲找工作的事情吧。。大家都很担心呢,不知道形式坏到怎样了。。金融肯定是没太多机会了,咨询希望影响不要太大。其他行业就不知道了。。
7#
发表于 2008-11-4 15:41:00 | 只看该作者

你是不是BRIAN?我是31号晚上在学校拉住你问了半天的mm,正打算给你写邮件呢。

谢谢这么好的经验分享。

8#
发表于 2008-11-4 20:03:00 | 只看该作者
这里还有TW同学哦....呵呵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08:40:00 | 只看该作者
找工作分三个indutry来说:
banking:还是有工作,只是少了很多,也非常竞争.有experienced banker都很难了,别说是career switcher.

consulting:供给变少,需求大增.不少consulting去年招太多人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生意不够好,available position少很多.
许多banker-wanna-be都以consulting为plan B,所以申请的人增加很多.去年INSEAD有106个到McKinsey,今年会少一些.

industry:稍微好一点,还是继续招人.

地理上来看,Greater China是最需要人的地方.以上三个产业Greater China或亚洲都招募比较多人.
很多老外也想到中国工作,但老实说,中国人有语言与local knowledge的优势,还是比较吃香.
就连McKinsey second round的面试都是用中文.
10#
发表于 2008-11-5 23:24:00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分享!很有帮助。跟想象的大概以致,banking影响最大,consulting其次,industry暂时还好,不知道明年会是什么样子。祝楼主好运!

McKinsey用中文面试还是挺新鲜的。。看来要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2-15 00:48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