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amchocolate在2008-10-25 2:32:00的发言:得了吧你。就别狡辩了。“两者相害权衡利弊取其轻”,你是说“被网友质疑”和“被学校处罚”,哪个轻啊?还不是你有侥幸心理,觉得学校不太可能发现?以后你工作中,会不会为了和网友抬杠,披露自己公司的财务状况啊?你说人家不在乎公布名字和 Email,你倒说说你的名字,Email,本科学校,工作单位,GMAT 分数。 ——我似乎有一篇帖子长达3000字以上都一一回答过了,你用我ID搜索一下。“姓名+本科学校”能跟公司财务状况相并列么?蒋旭东,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新科以仁公司,本科累计19门不及格(GMAT没考了,在清华MBA内部英语处于最后一级)Email:Jiangxd.08@sem.tsinghua.edu.cn (我上边说了,你可以计算出每个叫得出名字的同学的公开邮件箱,就是姓的全拼+名的首字母加个点和08) 我觉得学校不太可能发现?到亚太版看一看,清华MBA招生办的老师在里边发了官方贴,我也在里边回答问题。 我选择的违纪不是闯的高压线。就好比我明知道斗殴是违法可能坐牢的却选择打了别人一巴掌一样,你完全有可能把我送进监狱。 但是从《数据、模型与决策》这门课学的决策树来看,没老师看的的概率为30%,有老师看的概率为70%,然后根据问题严重性,达到被开除的可能性不大于0.5%(对于我从小学到本科每个阶段都有被请退经历来说,视为可忽略威胁),记过的可能性不大于5%,口头警告的可能性50%(我入学前已经被严重警告过了,等级比这严重很多。所以这种概率虽大,但是后果我已有经验接受)。 从风险收益来看:尽管我违背纪律发了几个名字的学校出身,有一部分比如30%的老师建议应该受到处罚,但从心理学上说,很多清华的老师已经在CD上受过气了,嘴上会说这个同学太跳了,应该警诫一下。心里在说“爽!” (这些老师很低调,老师以普通ID的名义发贴低调宣传学校,却被一些无知的同学无情地贬低“体制内学校,畸形的产物”、“二流本科才去读”、“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硕士、三流的博士,不入流的MBA”……这种话在CD基本上一年每种不少于10次流传。) ———————————————————————————————————————————————— 以上决策过程分析是从蓝博雄老师的《DMD》课程和郑晓明老师的《组织行为学》课程里提炼出来的分析模式。08级P3班,蒋旭东。看我说得对不对,您可以给我们老师或者他们的助教发信咨询。请问您要老师的Email还是他们助教的Email和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