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benjamine007在2009-3-13 10:03:00的发言:谢谢各位的回复 尤其是ralphdu的 就前景而言 之前也想求安稳的留下 现在我们行发展不错 每年都有几家新支行成立 而骨干人员都从现有的行内员工选拔 直接升级 机会还是很多的。。。而那些主办经理收入至少20W+以上 但这样琐碎 而且个人感觉没什么技术含量 的工作不是自己能做一辈子的 。。。(这是关键) 。感觉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本派不上用场 工作几乎不需要用脑子的 。。。 而自己是喜欢动脑的人 。。 而且长远而言 想要有高层次的发展 现在的本科学历还是很无力的 说实话 对IB PE VC的了解尚不是很清晰 只是看了很多新闻 或者故事 或者传说 看那些风云人物用自己的头脑 知识 经验去运用金融工具获取巨额财富 实现所谓的自我价值。。 
然后看基金公司招聘 全是要求硕士以上学历 而我进入这个行业 即便是一个分析员 也不够格 我想 我需要一个敲门砖 之前以为是CFA 现在觉得MBA更适合 再去读个金融硕士MSF也考虑过 但具体尚在了解中 (当然所说的一切都有可能有我的局限性 根据接触的人 或事 在这个环境中 我始终觉得自己是局限的。。 总是在不断认清世界 认清自己的一个过程中) 总体而言: 为了提高 发展 必须要提升自己,学历 知识 观念 NETWORKING 现在要考虑的是 首先1、有没有用的问题: 职业规划 MBA后的职业规划 自己真正适合喜欢的职业 岗位 还有机会成本 其次2、 怎么考的问题: GMAT ESSAY 等等。。 ralphdu 你也是财大出来的 能不能分享下你的经历呢 你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 然后 你那个朋友的情况似乎很。。 我身边一些 大专的 什么证书 技能都很弱的 都有可能到我这个数哦 也许就是我想的 资源不总是合理分配的吧 我那个朋友就是因为去德国转专业,把本科重新读了一遍耽误了... 不过券商的确基本工资不高,碰到今年这种年成,内资还好,外资bonus都很难看... 基金投研热爱理工+金融复合背景的,并且有比较重的名校(北清复交)情结和比这个重十倍的关系网情结.(不要奇怪,有关系时机对的,以前做报关员的现在也有在著名券商混分析员的,除了一个在职研究生啥证都没有),人家不过是老早把坑占好,把人认全了而已。 至于MSF,去年columbia的MFE回来已经跑到Guohai Franklin基金了,今年已经听说准备往PhD奋斗的个案了,不要说更加低含量(at least in terms of math)的MSF. 我自己马上要读MBA,不过主要是看淡今年往好的职业安全性以及做好了毕业即失业一段时间的准备,如果你工作无虞,不妨再等等看,有时候发现,折腾了一圈还是当初最舒服。 我以前任职于一家商行,因缘巧合做了equity research,在Sell-side. 目前暂时没有更新的生涯计划,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大概资本市场应该能在2010年复苏,就看那之后怎么样了咯. 喜欢动脑不是坏事,有时候我们更加应该反思一下,到底是自己找不到发挥所长的平台,还是我们总是想着生活在别处,而不屑于眼前的机会呢? 譬如说简单,外资商行的业务普遍比国内商行少很多而且简单不少,反感国内人浮于事的大会的同志们来了外资会惊奇的发现类似的无聊会议,譬如合规,CPT,1次新鲜,时间长了也麻木了。 再譬如说equity research,我知道的在大行做的,也就是开会,电话,做表,其难度不会高于认真做好一份比较大的贷款的现金流量测算,无非多了估值。 至于希望有技术含量,Financial Engineering算不算得上有技术含量?但是矿工很多抱怨自己不能接触到finance的核心,拿不到大头。银行金融里面,很多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不过倒是很有人脉含量。如果你不能在内资商行争取到领导赏识,获得参与到更核心银行业务的机会,不要寄望在外资商行能做到更有技术含量的,也不要指望能在外资银行做到,因为你还得面临外国人占好位置以及一大群野心勃勃的竞争者。 我感觉大多数外资机构里面的金融类的工作随便让大家中的任何一个过去都能胜任愉快,而且挣得往往也没有想象的多,上海这边,上行,浦发和农商行里面总行和比较好的支行,收入有多好就不用我说了。 大家总归都希望挣快钱,我是比较灰心的。 外国懒人挣的多是祖宗荫功,几百年的发展能制定规则;中国懒人挣的多,那也多半是祖上荫功,红色江山人家坐的。 人人能做,却拿的比常人多得多的职位,要么有关系,要么运气好,要么极其聪明,当然MBA这个degree不在此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8 0:06:2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