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也想写救孤儿,从小学送到大学毕业,或者说高中送到大学独立。但是,这样过于沉重的项目不是普通家庭和团队承受得住的。只会把有心尽力但力量精力毕竟有限的大量社会中产阶级吓跑。试想一下,即使号称收入千万的,也仅仅是说考虑收养1个孤儿。 我们这里相对而言是学生中的精英社区。物以类聚,我想我们有限的力量首先考虑的救助也是未来的精英孩子。并且这样的孩子自救能力强,相对减少了大家的负担。 我可以介绍一下学校的贷款:全部学费+200元/月生活费,这个时候+75餐补,即使学生不打工也能坚持到毕业。并且实际上北京各知名大学提供一些勤工补助项目还是比较常见的,北京的985学校同学一般清华北大的50元/小时,其他学校30元/小时的家教很常见。另外一个,甚至,以前给我们当代练,或者专业网络游戏里打币卖的都有好多贫困学生。(当然这种一天15小时守在电脑游戏前的工作学校是反对的) 我绵阳中学的堂弟正在通过他老师统计北川重灾区家庭的孩子在绵中的,我高中同学在德阳中学当骨干教师的也在联系。 我们的首发资助项目为:创业大赛的第一名1个第二名1个,全英创业协会的理事在重庆六中设立的“熊榆奖学金”1个,我自己这边还启动一个蓬溪中学北京学联的高97级4班牵头1个,我弟作为绵阳中学校友会06级代表牵头1个,清华大学团委这里会在学生会某学生会长带头指派1个,我各们作为德阳中学优秀教师群体牵头1个,预计在农大校学生会也领头1个。这样就有8个了,再凑出2个就从各方代表突破了个位数。 这10种代表的各方力量均发展到10个的时候就达到100个了,便已经解决了北川中学的高2幸存学生中的成绩中上及优秀的同学以及一些特长生。然后再大力向其他重灾区帮扶推广(实际上县级中学已经不多)。一个最重毁灭的学校苗子的救活,我想能让所有灾区学生看到希望。 学生群体中有一个强大的代表力量就是EMBA,举两个例子,长江商学院的EMBA一周向学校捐款超过6千万,清华EMBA班级里,每人出10万在清华新门外最大的楼下建了个上岛咖啡作为学生活动中心。我想去游说这些同学参与进活动不难,他们有钱但是没有时间,所以我们可以中间在找有精力但没钱的同学跟他们组合成团队对学生进行帮扶。原则上讲,所有帮扶形式里的汇款每次都不宜超过3个月,因为有的家庭有的同学在富裕资金的情况下会有非学习用途的开支,包括救助其他同学学习,给亲戚治病之类的(这种用途一用上,大家都很难办)所以很大程度的工作还是个竞争意识的培养和心理治疗。要他们明白竞争是残酷的,他们高三一年的精力必须尽可能集中到学习上考上尽量好的大学,这样他们才更有机会独立生存,因为就算拿到全额学费贷款,对于非重点大学的学生毕业靠自己还贷的难度比一流大学要难得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19 20:21:4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