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下午2:12, 我点击了iBT界面上的最后一个"Continue" 然后就觉得一片空白了.... 这次的题, 正如众多考友所猜测的那样, 考的是以前的JJ.. 具体来说是 06年11月18号的 嘿嘿, 1号晚上才温习了一遍. JJ这玩意儿的作用, 我认为除了能帮助准备Speaking 和 Writing 部分外.. 最大的效果就是心理暗示作用→"我已经知道有哪些文章, 哪些段子了". 其实考了T就知道, JJ看得再熟又怎样, 题还是得自己老老实实地做........ 在CD和TAISHA等论坛上看到, 有考友说以前留下的JJ都太简略.. 拜托...... 这么说吧, 个人认为ETS让考生签那个类似于保密协议的东西对多数人来说纯属多余, 一场考试下来能按顺序记得读过什么类型的文章, 听过的听力段子长什么样就已经很不错了.. 注意:仅仅是文章的大意哦. ----当然, 也不乏有牛人还能把各个小题的题目记下来的. 不过, 众人划桨开大船, 每位考友积累一点, 千万的劳苦大众是终究可以 KILL THE iBT 的! 废话不说了, 2008年3月2日中国大陆地区TOEFL iBT 机经献上 READING 1. 这一片文章难得变态.. 快赶上GRE了. 做得很晕, 只能讲个大概. 主要内容是 Middle East 的 Trade. 出的题很绕, 很有迷惑性. 记得有一道题是考Masters和Fellows的关系, 貌似为Patner的关系. 第一道主旨题问得是中东贸易的形成, 在第一段里面找, 很难, 我一上来就被整蒙了. 还有一道是举了文中的句子, 问它说明Gavernment怎么了... 总之这片文章很难很变态, 而且以前的JJ上也没看到有能把这道题记下来的. 做这篇文章的时候时间会很紧, 几乎没时间检查, 或者根本做不完(有个MM在出考场时, 她就跟她的一个patner诉苦说没做完) 2. Periodic Table. 元素周期表, 这个我还比较熟. 第一段讲以前科学家们试图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规律把已知的元素排列起来, 但在按其原子量(Mass)的顺序来排列的时候出了什么问题(这里有题), 然后有个人(名字我忘了)和门捷列夫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说应该按质子数来排列, 有些元素之间在排列的时候该有空隙, 应为当时还有些元素没有发现. 门捷列夫就更绝了, 他说只要不能按质子数对号入座的, 那这个元素的原子量就肯定错了(这里有道题, 问文章中为什么说门捷列夫比前一个人更大胆(M is more bold than 前一个人), 我选的就是这个). 然后又举了个例子说 有一个元素的质子数比另一个小, 但是前者的原子量(Mass)却比后者的大, 门捷列夫说是Mass弄错了, 结果是真弄错了(这里有题, 题目我忘了, 但是不要选**的Mass比**的大这个选项). 接下来就讲门捷列夫用他的元素周期表来预测新的元素, 他根据周期表上同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规律预测在这个族的一个空位上的元素的性质还是什么的, 他把这个元素叫做 Un- 什么, 后来真的有化学家发现了这个元素并命了名, 学术界就轰动了. 然后又有被预测的元素陆续被发现. 最后又说了周期表的重要性等. 3. 太阳系内的行星. 说有两类, 一是类地行星(Territory Planets), 二是类木星的(Jupiter), 还把冥王星(Pluto)单独拿出来(可能它不够格分类吧). 第一段说类地的和类木的轨道平面都差不多, 公转方向也是一样的(这里有题, 好像是问两者的区别, 不要选带有Pluto或者是说他们的轨道方向不同的这两个, 至于准确的答案.. 不好意思, 我忘了). 接下来的几段就从他们的区别 体积(Size), 密度(Density) 等几个方面来讲, 着重就Density讲得比较多. Size就不说了嘛,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不知道的话, 就算JJ也帮不了你). 就Density来说, 有两个方面, 一是类木行星星体的密度比类地的小, 因为他们主要是由Gas和Ice构成的, 而类地的比较Rocky, --注意文章的后面有讲太阳系形成的最初期, 形成太阳和各行星的物质(一个Pr开头的词)包含了以上三种物质, 有道题就问问什么类木的密度小, 千万别选"因为组成他们的物质中没有Rocky的"这一项.-- 接着上面的说, 文章通过数据来说明类木行星的密度是怎么小的, 分别用类地和类木与水的比重作比较, Jupiter的比重是1.3还是1.5, 土星(Saturn)比水还轻, 0.7还是多少(这里也有题, 好像就选Saturn的Density比所有的类地行星都小). 但是, 文章又说虽然类木的星体密度比类地小, 但是它们大气层密度比类地大. 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气体的逃逸速度(Escape Velocity), 这里用地球举了个例子, 说地球上的物体要逃逸出地球的引力需要达到一定的速度(其实就是第一或者第二宇宙速度), 气体也一样, 这个速度就是Escape Velocity, 而逃逸速度又和星体的质量(Mass)和自转的角速度还是线速度有关, 类木行星的Mass大, 好像引力(Gravity)就大, 所以气体就不易逃逸; 第二个原因是温度, 类地行星离太阳比较近, 表面温度高, 而类木行星则相反, 这就影响到了气体本身的一些性质, 好像温度低了, 气体分子就不那么活跃了, 举了一个例子, 是氦(He)虽然比较轻, 但是在类木行星大气层中的含量比类地行星的含量高很多, 而像金星(Venus)和火星(Mars)的大气中,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就很多, 因为二氧化碳比较重(这里考了一道题, 我没把握). 最后一段是解释以上现象的原因, 就是前面题到的Gas, Ice 和Rocky的物质其实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在每一个行星中都存在, 只不过类地行星离太阳近, 温度较高, Gas都慢慢escape掉了, 所以才Density大, Size小(这里也有题, 就选Gas escape掉那个选项). 还剩下Listening, Speaking, Writing 三个部分没写, 实在不好意思, 有时间再写了.. 祝大家都考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8 18:06:4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