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tigercsh在2008-1-23 18:40:00的发言:
------------------------------------------------------------------------------------------------------------- 。能在一轮里得到4所学校的录取,自己认为一方面是明确了读书的理由并在申请的每个环节一以贯之;一方面是很早就充分制定了自己的申请策略并动手实施。这两点说起来都很普通,但也确实是我感受最深最希望和大家分享的。 。能在一轮里得到4所学校的录取,自己认为一方面是明确了读书的理由并在申请的每个环节一以贯之;一方面是很早就充分制定了自己的申请策略并动手实施。这两点说起来都很普通,但也确实是我感受最深最希望和大家分享的。明确读MBA的理由,不单是为了回答这个essay必问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只有真的想清楚这个问题,才会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决心和紧迫感去完成申请中每个艰难而琐碎的环节,才会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自己的定位方法,才会知道自己最应该申请哪些学校不应该申请哪些学校。我没有使用专业的申请顾问,虽然和很多很好的顾问是好朋友并得到很多启迪,但四年的思考让我对自己的申请策略和定位有清楚的了解。在一轮里面申请4所学校我没有请过一天假,因为对申请的充分理解让我能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在很多人眼里,我的工作很顺利,我的职业并不必须MBA,但正是因为自己考虑清楚了,才能坚定地开始和结束。因为时间的充裕,我在第一轮申请了四所最钟爱的学校。选择学校我主要从品牌和位置两方面考虑,这是自己最为看重的读书的原因、影响长远职业,以及2年生活状态的主要因素。 及早下决心和动手准备是几乎每个申请人都会给的建议。我想用一些自己的细节来说明。我的准备不是指开始构思essay,从考虑MBA那天开始,就是全方位准备的开始。有这个意识,就能在平时多积累对学校的了解,与目标学校的校友去交流,当我真正需要找人看essay提意见的时候,每个学校我都幸运地找到了很多愿意帮忙的校友,而且我每个学校的essay也只给本校的校友看。有很多朋友真正到写出了essay草稿才临时希望去找陌生的校友来看,这样既不现实也不效率。较早的准备也让我能有从容的心态注意其他人不在意的一些地方,例如我递交给每所学校的简历,都通过不同渠道得到了学校的官方模板后修改递交的,尽量体现对学校的重视和提供最好的阅读感受。在动笔之前,我已经对自己的essay有了近半年的思考,我的灵感,是在工作中,在开车时,在健身房,在看美国人塑造英雄的大片中,甚至是睡觉前在床上想出来的。
可以看看BW forum上的成功案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MBA并不是一个目标
而是完成实际生涯目标的其中一块版图
一味的在申请文件中吹捧名校只会让个人价值失焦
是因为生涯的具体长程目标与短程计画中必须要透过某校的特殊MBA课程来完成
才有可能做非常精密的校系结合
许多人并不需要MBA
也有更多人需要MBA但对生涯方向定义不清
因此不晓得该选什么样的学校
一切都要从真实的生涯管理出发
从职涯三元素:热情,性格,与能力
定义出具体的长短程生涯目标
之后找出了所欠缺的细节缺块在某特定学校的MBA才能补足
这样透过学校的MBA训练后才会产生极大效果
并能真实学以致用
楼主超人成就的背后跟各大商学院录取牛人
都是透过如此精致的生涯细节出发
将MBA灌注于人生
才是这些牛校所珍惜的理想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