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引用foever在2007-7-13 0:05:00的发言: 没读MBA以前,我们也认为交换作用会很大,其实没有多大相关关系, 不太同意,交换的作用视乎去那个学校,和自己的职业背景,目标,金融背景的人去LBS或者WHARTON自然是有作用的,要是派个工程背景的,可能VALUE-ADDED就不怎么大了。此外,交流的作用不一定是短期的,很可能对后续的职业发展有影响。当然,对于个人见识的帮助就更加难以估计了。 从沃顿回来的也没有特别优势,交换/实习总体讲对找工作也许会有些作用,但更多还是和读商学院以前的背景相关性更强, 如果派一个工程背景的去WHARTON,然后他、她回来跟原来背景比较好的比较,申请工作时当然不一定有优势。要比较只能比较自己的INCREMENTAL。譬如说,如果他不去WHARTON,他可能比去过要差些,如英文。 此外,以前长江跟WHARTON有交流,但是现在为什么又没有了,比较奇怪,因为看到的信息WHARTON现在是跟中欧很北大光华有交流项目。还有,长江的交流学校还是偏少,TOP10的学校似乎没有,金融名校NYU,CHICAGO,Columbia,LBS,KELLOGG似乎都没有,当然,很多长江的人一直说在谈ING………… 长江那些年薪百万的很少有实习或交换过的, 年薪百万的如果不是去一流投行的,那么只可能是创业或者工作经历比较长的了。这些人去交流确实没必要,实习估计也没公司敢、想请,毕竟资格太老。 和我们常识理解不同,IMD/INSEAD也没实习。如果有必要,长江会很快采取措施的,比如我们认为扩大交换有必要(虽然可能对找工作没直接帮助),第二年就从10%到了一半,以后还会扩大名校的交换比例,实习也一样,其实我前一段时间已经给项院长和郑教授建议过了,在考虑之中。 INSEAD招的人普遍工作时间比较长,此外,他们是一年的,也很难排出时间实习。长江是17个月,起码比INSEAD多5个月,不安排实习似乎说不过去。毕竟看了长江的就业报告,就象友人说的,没什么太拿得出来的公司,这些公司不用MBA,努力一点就可以拿到OFFER,薪水也不太理想,加上奖金似乎都比人家中欧差一大截。中欧怎么说也有MS,GS,MCK的,可以拿出来晒晒。 最后,长江一直自豪的教授,似乎没有对MBA附加太多的价值,起码我们承认长江的教授比亚洲任何学校都强的话,那么长江的学生的就业可比其它一流学校(中欧,科大,甚至中文大学等)差得多。长江有很多金融的名教授,什么LEHMAN高级VP之类的网络,似乎就是一个进了CICC做SALE & TRADING,这么些年都没弄到1,2个进LEHMAN的,可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