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dayuanwang在2007-5-22 14:21:00的发言:上次我简单评论了一下INSEAD和CEIBS,因为INSEAD数据较旧,所以没有进一步分析。现在既然06的就业报告出来了,我再分析一下,主要是帮助论坛新人了解怎样解读欧洲学校就业报告,以更好的预期自己的投入产出。 报告中一些中国人就业的基本事实 1。只有9个在大陆工作的人(包括老外学生和中国学生)报告了就业数据包括收入 2。INSEAD一年的中国学生数字应该至少在20个左右 3。9人报告收入的中位数略低于50万,最低收入30万,最高收入130万 4。最高、最低收入都出现在industry,9人中有5人在industry工作。 5。5人在industry的平均收入和9人的平均收入相同,都在六十多万 6。所有INSEAD毕业生汇报的数据中finance的工作占29%,但刨去商业银行等,真正意义的finance只占20%不到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insead中国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CEIBS接近 1。有约一半(10人)的中国学生没有汇报收入(假设在中国工作的老外学生和在外国工作的中国学生数目相同),所以真实的平均收入将远小于汇报的数据。我的假设是工资高的都愿意汇报 2。因为有5个人进行业,则进金融和咨询业的在20人中都肯定少于4人。也就是中国学生IB和咨询的就业率都小于15%,和我上次提的吻合。我的假设是如果进IB和咨询的话一定会汇报,人之常情嘛 3。即便有4个中国学生进入咨询业,其中进入顶级咨询(global pay)的不会超过2人。理由是industry的平均收入和9人的平均收入相同,如果有两人拿到global pay的话,平均数就不会相同了 4。同理,即便有4个中国学生进入投行业,其中进入外资投行(global pay)的不会超过2人。理由是industry的平均收入和9人的平均收入相同,如果有两人拿到global pay的话,平均数就不会相同了 5。最后,好象有很多人想通过INSEAD进入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不幸的是,INSEAD和CEIBS都无法满足你的愿望。看一下所有录取公司的名字,你就可以发现只有3i,carlyle等寥寥名字出现 在中国工作的大部分都不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到INSEAD的读书的,很多就是为了不在中国工作. PE和Hudge Fund对任何的商学院的学生,都是很难近的. 所有PE/hedge fund的申请者都是top IB/consulting firm + top MBA的背景, HBS也不会有什么优势. 客观事实是,INSEAD在欧洲的声望的确比在美国大的多,所以毕业生去欧洲的top PE也很正常. 我们这个学期一开学,就请来了3i的主席来给我们演讲, 别的演讲者还包括法国前总理, Nestle的CEO等. 能够为学生提供这样机会的学校应该不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