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中国型老师和外国型老师不一样(这里我用“型”,因为不知道怎么分类好,请看下面) 我申MASTER,问一个老师(声称自己美国出生,NYU 本科,MIT MASTER+MIT MBA,跟我们基本讲中文,听过他讲英文,不很native,人嘛,很牛气,估计牛校出来的原因吧),当场被打击,说GMAT 720太差了,我这个水平就去香港浸会啦,或者香港城市大学混就好了 我申MASTER,问一个老师(美国native,中国血统,不会讲中文,英文就是native,人也爆好,60左右,PHD,学校一般,claremont什么的)告诉他我报了washington U. in St. Louis,UIUC,Boston College,LSE,Tulane等等。然后他很热心的(确实热心,最近还发邮件问我申得怎样了)告诉我,这些学校都是below my capacity的,可以考虑申些好的,像是UCLA,Columbia,Princeton等等。 觉得第一个就是中国型的,我问的中国老师基本也是保守,后面则是外国型的,只要他/她觉得你这个行,那么就敢给你一些吓死人推荐 觉得,对于大多native americans来说,也许TOP 10什么的他们根本就没怎么在意(也可能是我们问的老师都太牛了吧,呵呵),我的老师就告诉我,找学校,先看自己喜欢什么地方(气候,人文,历史什么的),然后是看喜欢大学校还是小学校,再看专业,然后才是看学校的名气。 觉得他们这样的心态其实挺好的,读也读开心,不像中国人削尖了脑袋忘TOP X的学校挤,读得呕心沥血,然后出来又削尖了脑袋往BIG X的企业去,最后老了摊上一堆病,不过这次去TOP X的医院只要有钱就好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