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betterbest在2006-9-7 19:59:00的发言:以下是引用chifeng49在2006-9-7 11:09:00的发言:商学院还是很需要blabla的。偶们系里一个三年级就在JF上发文的牛人就很鄙视数学,据说超级能侃。 这牛人是中国人么?按照大多数中国人的英文水平,还达不到在JF上灌水侃大山的地步 据说strategy,OB, management数学少一些。我的数学并不好,但是我觉得数学非一日之功,不如寻长避短。 如果说扬长避短的话,对中国人而言,数学是我们的长。而大多数在北美的中国学者的最大问题就是只会作model,缺乏原创思想。我感觉应该发挥我们的长处(数学),提高我们的短处(idea) 凡事预则立,先研究一下商科的各个专业都是干嘛的,需要哪些strength,如果你进了OM十有八九会后悔的。 ps国内的博士水平往往不如硕士,而硕士中的部分人甚至不如本科,好的学校尤其如此。 这种观点现在甚嚣尘上。研究生质量确实下降很多,不过很多认真作学问的研究生实力也很强的,只是限于国内的环境。不可一概而论 1, 个别案例不代表主体--绝大多数研究还是需要数学基础的; 2, "牛人"是因为他的行为结果让大家觉得牛,并不能代表他在自己并不"牛"的领域(如:评价数学在金融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权威; 3, 中国人的"数学强"是建立在初等教育概念上的,在高等教育中,至少欧洲很多国家的数学是相当强的,至于在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很少有人说自己的数学是肯定够用的(不准备使用数学工具者除外); 4, 国内学术环境差点,条件差点,但同样有精英,特别是要考虑到"时事造英雄",特定经济环境下更可能产生具有革命性的创新理论(当然, 不够严格的学术训练,不够严谨的学术气氛,不够准确的统计数据,不够公开的学术讨论...任何一点对成长中的学者都可能是致命的,..确实难度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