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inoyuan在2006-4-13 17:45:00的发言:序言:本文是我在就读长江MBA后完成的关于国内MBA很难进入国际投资银行工作的原因分析:投资银行在华的歧视性招聘政策与大量扩充印度员工团队是两大主要原因。在今年4月8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资本圈”栏目首发后,我决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CD的“亚太地区MBA申请区”发表,和众多MBA申请人分享——“分享”同时也是长江MBA的主要精神,在此与CDers共勉! 中国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需要采取哪些有力措施来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推动外资金融机构以谦逊平和的姿态,在中国市场提供和其本国、印度同等的招聘与培训、晋升机会,使华人在跨国机构不再有“孤军奋战的感觉”(李开复在微软工作时,发现印度裔副总裁有5个,而华人副总裁只有他1人时发出的感慨)?本人认为,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海外IPO业务中存在的“订单经济”和 国内金融市场准入是政府和监管部门手中的有力手段,需要对国际投资银行积极运用这些手段,促进他们加大全球后台运营部门向中国的转移,迅速扩大在华员工规模。 .......................................... 作为中国经济与金融机构人才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对印度竞争的主要“杀手锏”,政府和监管部门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到“订单”分配的重大历史意义,充分发挥其杠杆和导向作用。 最近,一著名投行的高管,因为参加证监会的中文考试不合格,被迫离职的消息,是否可以解读为中国政府运用金融市场准入来推动本土金融人才的发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