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liuweiyu在2006-4-12 18:40:00的发言:我是一个很彻底的长江人,今天在这里我想说一句“感谢中欧”.
前几天一个朋友给我发了一份最新的MBA排名,中欧名列21。他问我怎么看? 思考了一两天,我想说的就是上面一句话—感谢中欧。
想起了东南亚的摩托车市场。印度尼西亚的摩托车市场一直是日本品牌的天下。前几年重庆帮的一个厂家好不容易打入了这个市场,逐渐树立了中国摩托车产品的物美价廉的形象。 可是这个大好的市场断送在了中国人自己的手上。重庆帮的其他厂家随即进入印尼市场,进去后不是搞产品差异化,培育和积极维护这个市场。而是互相攻击,大打价格战,不同归于尽誓不罢休。几年下来,当地市场对中国产品已经失去了信任,市场又回到了日本人手中。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本人曾在泰国参加一个投标,前期发现竞争对手都是欧美的公司,心想打败他们的可能性很大。可是到后期来了另外一家中国公司,心想“完了,就算中了标也没有利润了。”中国人有时就是这么悲哀!
我们这帮读了和将要读MBA的人,外语好,受过良好教育,聪明,有能力等等等等。。。除了毕业拿一个高薪外,我们究竟还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很多人写ESSAY 时都会说为中华民族做一些事,社会责任等等。在我看来最基本可以做的事,就是遏制住中国人的悲哀吧。
如果把印尼摩托车市场作为一个CASE来讨论,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该怎么做。而当我们面对中国MBA教育市场这个CASE时,我们是不是能够拿出我们的智慧?我想最基本的智慧就是—宽容,尊重,学习。
中欧十年的努力换来了国际上对中国MBA教育的一定程度上的肯定。可以说中欧是一个先行者,开拓了一方市场。 中欧建立的不光是中欧本身的形象,而且是中国商学院的形象,是中国MBA教育市场的形象。
目前看来,国内几所商学院已经在逐渐地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各商学院应该用差异化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其实各个商学院需要做的事是共同努力,做大这个市场,提高教学质量,让更多的中国优秀学生留在国内读MBA,让更多的外国优秀学生到中国来读MBA,提高中国MBA教育在跨国公司的知名度,提高国内MBA毕业生的身价等等。
无论来自中欧,北大还是长江, 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这个市场,维护中国MBA教育的形象。Chasedream 目前是MBA学生和MBA申请者交流和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平台。我倡议我们在这里都能表现出我们的理智,宽容,真实,真诚。
中国人的悲哀不能在我们手中重演。
所以在这里说一声“感谢中欧,并向兄弟院校致敬!欢迎院校间的交流!”我们是中国的MBA.
写的真好。理应支持一下。
假如我申请两个学校中的任何一个,而因某种原因被拒。我都会记得它的好,而不是相反。
我想,这是MBA对一个申请者素质的基本要求。
确实值得大家深思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