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84118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在CD上学习了很多MBA申请经验,在此R1申请结束之际,也分享一下自己的申请经历,算是给大家一个圣诞/新年礼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人背景】
国内Top2工科本科,Top美国工科硕士,申请时国内Top3 consulting 2.5年工作经验 + 一年国内互联网工作经验,GMAT 750, T waived, GPA ~3.4
【申请结果】
申请了Harvard,Stanford,Wharton,MIT,CBS一共五所,最终in Wharton & CBS, MIT waitlist, Harvard & Stanford无面拒。
【申请经历】
1.申请动机:在国内攒了几年工作经验之后,觉得未来潜在的几条职业道路看的都比较清楚了。个人比较偏体验派,总觉得还想再折腾折腾尝试一下其他的可能,看看更大的世界,再最终决定未来的道路。其实现在MBA学历在国内越来越不值钱,对于我来说去读书肯定financially是不合算的。但设想了一下,未来还很长,如果不去读的话,将来总会后悔,所以决定还是试试。
2.GMAT:唯一的建议就是大家早点考,有条件的话尽量请一段时间假期来准备,在职准备还是很辛苦的。考试方面我从小到大学英语基本都是题海战术来找感觉,最终刷了两三次才刷到750。之后实在工作忙碌没时间刷题,且感觉也够用了就没再考。
3.选校:
HSW觉得都可以试试。由于本人工科背景,对于工科学校总有莫名好感,所以再加个MIT。同时本着在纽约看看花花世界的也不错的想法,就再加了CBS。
R1一共申请五所常规来说其实有点偏多,但是我实在不想战线拉的太长,且感觉几所学校有些essay内容可以复用,就决定还是都尽量R1搞定。
周围也有小伙伴比较focus,比如只申请HSW,或者去掉最麻烦的S等。我个人感觉确实多线操作还是会分散一些精力,比如我各篇essay基本最多的也就改了6-7版,大部分改了3-4版,但听说不少朋友都是十几个版本往上(也可能是我没那么纠结)。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申请目标,时间情况等,酌情制定策略。
4.Essay:
- 时间线:大致从7月开始构思和撰写,由于CBS的early decision越早申请约好,就先主攻CBS(8月初交了),之后主攻9月初截止的HSW,最后写9月底截止的MIT.
- 写作经验:写essay的常见做法就是先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比较骄傲亮眼的事情,再把它们串成一个make sense的story,最终连接到why MBA,自己的career goal等。其中务必要突出强调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对某个行业的认知、一些独有的国际化经历、NGO经历、第三世界的经历等。特别是在现在很多申请人背景同质化的情况下,一个好的Story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建议大家可以自己先draft一个思路,然后和周围朋友/有申请经验的人/中介一起brainstorm一下,再最终决定storyline。特别要注意如果storyline确定后已经开始写作,中途再临时进行变动的话可能会耗费大量时间,建议大家还是尽量在前期多花点时间理清思路。对于大众背景的同学们,建议可以尽早在这方面做准备,多参加一些不一样的活动、经历等。
- 学校风格:总体看来CBS和Wharton的essay比较类似,不要求做灵魂拷问啥的,主要问career goal之类的,所以花的时间不会太多。MIT的材料也比较少,也相对花时间不多。但是Stanford和Harvard真的是要灵魂拷问,挖掘自己心灵深处到底what matters to you most,且S还有好几篇小essay,简直是时间黑洞。大家千万注意plan好时间。
5.面试
- CBS:八月上旬交的材料,大概交了材料一个月之后发了面试。面试的是一个上海的校友,约在线下见面,聊得非常愉快,除了standard的why MBA, why now, why CBS之外,主要比较深入的探讨了我现在所在的行业的一些insights,以及未来的career plan。校友也非常nice的分享了他当时的心路历程,以及一些经验。整体面试持续了1小时左右。面完大概三四周的时候接到了offer。当时想着WOW终于有了第一个offer还是很开心的!去纽约玩玩听起来也非常exciting,整个人放松了很多。由于已经有了CBS的offer,加上那段时间工作较忙,所以都没有特别关注其他学校啥时候发面试。直到十月底某天晚上加班的时候同时接到了MIT和Wharton的面试邀请,才想起来还有这回事…
- HBS:在十月初的某个时候就发了拒信,但本来感觉自己和HBS的风格也不是特别match,也没有感到过于悲伤。
- Stanford:由于是rolling发面试的机制,一直提心吊胆等到十一月初rolling的最后一天也没拿到。自我安慰大S每年招人太少,自己的background可能还不够unique,就继续收拾收拾心情准备MIT和Wharton的面试。
- Wharton:是team discussion的形式,六个人针对某个话题讨论,最后一起做一个presentation,旁边会有两个2年级的Wharton学生做观察员。由于疫情原因,这两年的面试全部是线上zoom进行。大家可以找小伙伴一起mock一下,适应一下节奏。我觉得这个面试形式更多是要关注你们能否有个比较好的讨论节奏,最终得出一个貌似还可以的结论,结论本身其实没有对错之分。我由于选择的是北京时间晚上的时间,感觉整体同一组的人非常diverse(上海,新加坡,芝加哥,欧洲,印度),但大家都还比较nice,最终也比较顺利。但也听说有的场次比较disaster,基本都是有一两个人比较固执己见导致的。整体感觉Wharton的面试通过率还挺高的,mock过的小伙伴最终不少拿到了offer。
- MIT:是admission committee的人面试(咱也是凑齐了校友面试+群面+admission commitee面试的人了)。Zoom线上面试的形式,整体持续了30分钟上下,问题都比较standard,包括问之前essay里面写的经历,impact story, a story of when you let your team down, why did you change your job, why MBA, why now, why sloan, etc.
6.offer: 面完大概一个月左右收到了wharton的offer和被mit waitlist的消息,申请到此告一段落。
【总结】
申请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认识学校的过程。比如一开始觉得好想去H&S啊,但申请中觉得每个学校都有独到的地方,都会是很好的体验。总体感觉自己整个过程中没有那么纠结, 相对比较高效,最后的申请结果也比较满意,在准备的过程中也认识了不少一起申请的小伙伴,感觉背景都很优秀 & diverse,也对明年去读书的生活更加期待。
最后特别感谢在申请过程中给我大力支持的朋友伙伴前辈们(不说名字了,you guys know who you are),以及无条件支持关心我的爸爸妈妈。也祝大家勇敢追梦,在申请中取得dream offer!
Ps. 如果有申请准备/essay修改/mock interview的需求也可以私信我,或者发email到516726362(AT) QQ.C0M
|
|